凉润通络方对糖尿病大鼠膀胱BDNF表达及cAMP含量的干预作用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resia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临床症状多样,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然而DNB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故西医无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而中医重视整体调节、辨证论治,运用中药治疗可能作用于DNB的多个发病环节,故而有较好的疗效。我们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总结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凉润通络方剂。本研究通过复制糖尿病大鼠神经源性膀胱模型,测量24小时尿量及膀胱湿重,在光镜下观察膀胱组织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DNB大鼠膀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组织匀浆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旨在观察凉润通络方对DNB的干预作用,以探讨凉润通络方对DNB防治的可能机制。  方法:所用动物为50只封闭群健康无菌级成年wistar雄性大鼠,体重180~220g。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Black)6只,模型组(Model)11只,西药组(X)11只,凉润通络中剂量组(Z)11只及高剂量组(G)11只。造模大鼠禁食12 h后,按55mg/Kg体重用链脲佐菌素溶液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未成功大鼠剔除实验。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稳定1周后,分别予生理盐水、甲钴胺溶液、中剂量凉润通络方、高剂量凉润通络方灌胃。给予药物灌胃治疗12周后,观察各项检测指标。  结果:  1.50只Wistar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后有2只造模未成功,实验过程中3只大鼠死亡,共5只大鼠脱落于实验。  2.大鼠一般情况: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糖尿病组大鼠一般状况较差。糖尿病大鼠治疗12周时,凉润通络方高剂量组大鼠一般状况明显优于糖尿病其它组别。  3.血糖情况: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各组各时间段血糖明显增高(P<0.01),糖尿病各组各时间段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  4.各组大鼠体重变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各组各时间段体重明显下降(P<0.01),糖尿病各组各时间段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  5.各组大鼠24小时尿量变化:治疗12周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各组24小时尿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24小时尿量下降(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剂量组24小时尿量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组24小时尿量下降(P<0.05)。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24小时尿量下降(P<0.05)。  6.血脂的情况变化:各组大鼠血TC、TG、HDL、LDL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各组大鼠膀胱湿重的比较:治疗12周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各组膀胱湿重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膀胱湿重明显下降(P<0.01)。与西药组相比,中剂量组膀胱湿重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组膀胱湿重下降(P<0.05)。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膀胱湿重下降(P<0.05)。  8.各组大鼠膀胱组织中cAMP含量的比较:治疗12周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各组膀胱组织中cAMP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与低剂量组cAM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组cAMP含量升高(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剂量组cAM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组升高(P<0.05)。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cAMP含量升高(P<0.05)。  9.光镜下观察大鼠逼尿肌结构表现: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膀胱逼尿肌均出现不同程度损害。糖尿病大鼠治疗12周时,凉润通络方高剂量组大鼠膀胱组织的结构损害较糖尿病其它组别明显减轻。  10.膀胱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0.1 形态学观察:染色组织定位于大鼠膀胱组织肌层,着色处可见大小不等的浅黄、深黄至棕黄色颗粒,定位于细胞质中,细胞核为阴性。阴性结果为:无着色。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各组着色浅、密度小。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与凉润通络中剂量组着色浅、密度小,无明显差别;凉润通络高剂量组着色深、密度高。  10.2 累计光密度值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各组累计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与低剂量组累计光密度值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组累计光密度值明显升高(P<0.01)。与西药组相比,中剂量组累计光密度值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组明显升高(P<0.01)。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累计光密度值明显升高(P<0.01)。  结论:  1.凉润通络方剂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一般状况,降低24小时尿量及膀胱湿重,并改善膀胱组织结构,说明凉润通络方能够防治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且其功效优于甲钴胺。  2.凉润通络方上调BDNF表达及cAMP含量,可能是该方改善糖尿病膀胱功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本方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急剧上升。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DM患者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最主要的病因。目前,DN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并治疗DN已成为临床中的难题。DN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