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接触副在工程中广泛存在,且大多工作在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状态下。为了研究微凹坑对线接触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及表面三维表征参数与摩擦学特性之间的联系,本文提出了一种精确控制表面粗糙度Ra,并获得不同表面形貌结构的方法,首先采用YLP-F10光纤激光打标机,并配合标准旋转工作台E-RSC100在金属圆盘试样圆周表面进行激光微造型,解决了YLP-F10光纤激光打标机只能对平面进行激光微加工的难题,实现了圆柱表面的激光微加工,得到两组不同表面微造型的试样:一组通过控制微凹坑面积占有率、凹坑深度、间距等参数加工制造了四个表面粗糙度相同的试样;另一组通过控制微凹坑的直径大小,凹坑间距等参数加工制造了五个凹坑面积占有率和深径比均相同的试样;然后使用Talysurf CCI Lite非接触式三维光学轮廓仪对试样进行三维表面测量,并采用ISO25178定义的参数对三维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最后在电气化改造后的JPM-1型双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针对不同滑滚比、不同载荷、不同转速等工况,完成了一系列线接触弹流摩擦试验。结果表明:表面形貌的微观结构特性对线接触摩擦副的摩擦特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并给出了部分三维表征参数与摩擦的关系;同时,在不同的工况条件及不同的滑滚比下表面结构特性对摩擦的影响效果也不同;连通性系数能够评价摩擦副表面的连通状态,从而表征摩擦副表面的摩擦学特性,是对现有表征参数的补充和完善;在本试验的研究范围内,粗糙度Ra相同的条件下,微凹坑面积占有率为21%的试件具有良好的减摩效果;凹坑面积密度和深径比相同的条件下,凹坑直径D=110μm的试样具有良好的减摩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