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常态危机场景分析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pvi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风险社会的到来,突发性社会公共事件已经开始层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对政府应对危机的理念、方式和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政府的治理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社会,各种危机常常不约而至,肆意破坏我们的发展脚步和正常生活,我们所赖以生活、工作的环境和经济社会结构变得越来越敏感和脆弱,这使得地方政府的治理环境面对的是一个“绷紧的社会”,即我们这个社会充满了紧张感。这样的社会形态十分脆弱,一个很小的冲击都可能引发系统边缘的极大紊乱和破坏。绷紧社会的危机放大效应,使得危机事件具有更强的突发性和紧急性,这促使地方政府的治理策略发生转变,要把危机管理的要素加入到日常治理策略中。基于此背景,本文提出了常态危机场景的概念。本文对常态危机场景概念的内涵研究,是以风险社会理论为理论基石,提出绷紧社会,研究绷紧社会的风险特征,在此基础上,描述常态危机场景概念。在对常态危机场景概念进行界定之后,对其特征加以考察,尤其是常态危机场景的民众脆弱性特征分析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追溯常态危机场景产生的根源,本文从社会层面和政府层面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在社会层面,主要是信任缺失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民众之间缺乏信任以及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信任缺失是常态危机场景的外生变量。在政府管理层面,由于政府管理体制的缺陷,政府本身就在制造危机,政府既是危机的处理者,同时又可能是危机的制造者,在这里本文更多的是借助案例研究,验证了政府管理体制的缺陷是常态危机场景的内生变量。本文提出常态危机场景,其目的就是在我国整体政治架构不发生大的改变的条件下,挖掘现有体制的优势,使地方政府在一定的施政范围内能有效地处理危机。
其他文献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差距日益扩大,不平衡、不协调矛盾凸显,乡村空间结构和功能需要适时调整、更新、优化。通过梳理乡村转型方面的研究发现,乡村空间重构是通过对空间要素的解析和重建来完成对乡村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构,从而促进乡村功能的优化提升,使乡村地域中的人、地、业三元系统协调稳定。以产业发展为驱动,以土地整治为支撑,将乡村空间要素分为地块、居民点、设施和绿地,在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结构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医疗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老百姓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程度,体现了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素质,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卫生工作者崇高神圣的使命,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上述背景下,解决看病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医疗
伴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建立运转高效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占公务员数量60%的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