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风险社会的到来,突发性社会公共事件已经开始层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对政府应对危机的理念、方式和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政府的治理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社会,各种危机常常不约而至,肆意破坏我们的发展脚步和正常生活,我们所赖以生活、工作的环境和经济社会结构变得越来越敏感和脆弱,这使得地方政府的治理环境面对的是一个“绷紧的社会”,即我们这个社会充满了紧张感。这样的社会形态十分脆弱,一个很小的冲击都可能引发系统边缘的极大紊乱和破坏。绷紧社会的危机放大效应,使得危机事件具有更强的突发性和紧急性,这促使地方政府的治理策略发生转变,要把危机管理的要素加入到日常治理策略中。基于此背景,本文提出了常态危机场景的概念。本文对常态危机场景概念的内涵研究,是以风险社会理论为理论基石,提出绷紧社会,研究绷紧社会的风险特征,在此基础上,描述常态危机场景概念。在对常态危机场景概念进行界定之后,对其特征加以考察,尤其是常态危机场景的民众脆弱性特征分析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追溯常态危机场景产生的根源,本文从社会层面和政府层面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在社会层面,主要是信任缺失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民众之间缺乏信任以及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信任缺失是常态危机场景的外生变量。在政府管理层面,由于政府管理体制的缺陷,政府本身就在制造危机,政府既是危机的处理者,同时又可能是危机的制造者,在这里本文更多的是借助案例研究,验证了政府管理体制的缺陷是常态危机场景的内生变量。本文提出常态危机场景,其目的就是在我国整体政治架构不发生大的改变的条件下,挖掘现有体制的优势,使地方政府在一定的施政范围内能有效地处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