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夫·贝尔的艺术批评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HU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莱夫·贝尔(Arthur Clive Heward Bell,1881-1964),20 世纪上半页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学者,现代艺术最为重要的辩护人之一。他的第一本艺术著作《艺术》自1914年问世以来就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书中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更是引起了文艺界的广泛讨论。目前国内关于克莱夫·贝尔的研究多集中在《艺术》,对他的其它作品关注甚少,“有意味的形式”在传播过程中也逐渐背离本意,贝尔被简化为一个脸谱化的唯形式论者。克莱夫·贝尔的艺术批评扎根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与现代艺术的发展以及他对社会现状、人类价值的思考紧密相连,远非通常所说的“极端的形式主义”、“有意味的形式”所能概括。本文目的有三,其一,系统梳理贝尔的批评理论和实践,建立贝尔的艺术思想和批评工作的总体印象,其二,界定贝尔对艺术与生活、自然、形式与内容的真实态度,还原其艺术理论真相,其三,挖掘贝尔批评工作中的人文内涵,从中探讨他的学术价值。研究从四个章节展开。第一章对贝尔的生活环境、思想来源、批评背景作大致勾勒,是深入认识贝尔的批评工作之前提;第二章从贝尔对艺术、艺术品以及艺术批评的态度三方面分析他的批评立场,建立其宏观思想架构;第三章梳理贝尔对传统艺术、印象派、后印象派以及现代艺术的论述,是贝尔的批评理论的具体实践,具有深化理解其学术风貌及现实价值的意义,第四章是对贝尔整个批评工作的理论、方法及精神特质的归纳,旨在对他的批评工作有更为合理的认识。贝尔的工作并非完美,学术界对此已多有讨论,本文主要集中探讨他的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电影是近几年文化产业的重头戏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多项媒体平台的发展,电影不再局限于院线上映的模式,但是票房依旧是衡量电影商业价值的重要标尺。近几年,国内电影不论
中国风格作品的创作越来越被中外作曲家所青睐,不仅曲调婉转、旋律优美,而且里面蕴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本文写作的出发点或目的,是通过对民族器乐协奏曲的研究,了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