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10年,历史遗产保护获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保护工作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文保单位”三级保护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历史街区面临着“保护性破坏”“建设性破坏”等重重矛盾,其中南京等城市以修建性详细规划为内容深度编制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尤甚。但是,现行规划评估侧重于评估规划实施的具体情况和实施效果,这种对比式的规划评估有一个假设前提,即规划编制是科学、合理的,不需要对其本身进行评估。所以规划文本评估应成为规划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从而保证规划效果。本文从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现状局限入手,针对过去保护利用中过度依赖直觉经验而缺乏系统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引入遗产影响评估(HIAs),借鉴其理论与方法,以及规划评估基本范式,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评估体系,主要针对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文本进行事前评估。首先,明确历史街区价值内涵,并从遗产影响评估理论视角对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评估的评估标准、评估机制及评估对象进行探讨,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机制方法。其次,从事前、事中、事后三者角度将历史街区保护利用全阶段进行解析,将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评估体系划分为内部遗产价值影响评估和外部规划建设协调评估,着重针对事前评估的内容及方法,将指标划分为规定性因子、绩效性因子和外部性因子,形成保存影响、社会影响、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垂直规划协调和平行规划协调6个方面的评估量化模型。其后,运用拟定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评估指标体系,对南京秦淮区14个历史街区进行总体研究和评事街历史街区进行典型案例研究,一方面可以证明其可行性,另一方面分析评估秦淮区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所出现的问题,包括规划建设失调、价值导向缺位、公众参与缺失、旅游发展失准、非遗保护滞后等典型问题。最后提出基于评估结果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改进措施,试从价值导向层面、技术方法层面以及管理体制层面解决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价值挖掘、规划指导、公众参与、制度建设、评估管理等实际问题,并为如今中国历史街区保护利用提供设计方案优化依据、提供规划项目编制指导建议,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