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污染物,对地下环境尤其是地下水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污染,我国地下水资源安全也面临巨大威胁。我国对于地下介质中有机污染物运移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差距较大,迫切需要针对地下水中有机物污染物迁移以及归趋等环境行为进行研究,明确有机污染物随地下水运移的控制因素及潜在风险,为污染预测、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途径。
本研究以非极性多环芳烃萘及其可能降解产物2-萘酚为有机污染物的代表物,分析有机污染物在地下饱和含水层中迁移归趋特性。采用中试渗流槽装置模拟地下水运移特征,以研究典型有机污染物萘、2-萘酚在地下水中的运移,并用GMS软件模型进行有限元求解。通过静态Batch实验研究有机污染物在砂质含水层上的吸附特性,以及溶解性腐殖酸对于有机污染物运移的影响,以期从微观上解释地下水中污染物环境行为。论文取得以下成果以及结论:
本论文评述了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迁移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非极性有机污染物和极性有机污染物在矿物上吸附相关理论,概述了溶解性腐殖酸对有机污染物在矿物上吸附以及迁移的影响,阐述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迁移行为。
自行设计并建造可控条件的三维渗流实验装置,通过实验测定砂槽参数,作为中试模拟分析的基本工具。通过示踪模拟地下水运移特征,研究地下水动态运移规律。建立GMS(MODFLOW、Modpath、Mt3d)软件模拟程序,对模型进行定量化求解,模拟出渗流槽中水力流场以及示踪剂分布及浓度变化。
萘以及2-萘酚在有机质含量较少砂上的吸附,矿物表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2-萘酚来说,甚至起主导作用。萘及其可能代谢产物2-萘酚在砂上的吸附行为差异较大,2-萘酚的吸附性能更强,从环境风险角度考虑,砂质含水层中污染物萘可能降解为更易吸附在砂上的2-萘酚,可能的环境风险较小。
溶解性腐殖酸本身在砂上的吸附作用较强,固液分配系数KsDHA为2.245,且吸附遵循线性吸附。本研究中,溶解性腐殖酸对于污染物萘以及2-萘酚在砂上的吸附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影响(促进吸附或者阻碍吸附),这与选取污染物的疏水性以及腐殖酸本身的亲水疏水性能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