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底层特征融合的图像检索算法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kidsc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Flickr、Facebook等社交网站的流行,图像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增长,如何从海量的图像中快速有效地提取用户所需要的资源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不少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尤其是在对图像中的单一底层特征或者综合特征的提取算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遗憾的是,单一底层特征算法只提取一种图像特征,如颜色、纹理、形状等,这属于部分特性,忽略了全局空间信息,将导致检索结果不准确。综合特征算法大多是从查询图像中直接提取所需的特征,未考虑特征之间的关联性,具有维数高、计算复杂的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同时结合人类视觉机制对图像空间特性的感知特点,提出将图像中的底层特征进行有效地融合,使融合后的特征尽可能多地表达图像信息,从而提高检索精度和效率。具体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在图像底层特征提取过程中,往往存在大量的高维特征,这些高维特征不仅增加了计算复杂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底层特征的准确性。为此,本文在不影响图像表达效果的前提下,在底层特征提取过程中采用对图像特征量化的方法进行降维,从而提高了图像的检索效率。(2)人类视觉感知机制对图像的空间结构信息较为敏感,尤其是对图像中分层信息和角度变化信息。针对这一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对颜色特征进行分层、对纹理基元特征进行角度变化,然后将两种特征变化相融合的算法。首先,颜色特征微观部分利用颜色直方图,刻画每种颜色的像素和占整个图像总像素和的比例;宏观部分应用位平面熵对颜色特征进行分层,取特征较明显的前4层,并对每层的位平面熵加权;然后,根据5个方向不同的基本结构基元中各像素点的颜色值和角度值的统计信息,结合颜色特征,实现图像检索。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后的算法能有效的表达图像空间结构信息,提高了准确率和召回率。(3)由于局部特征更能表现图像的细节,同时根据颜色、纹理各自的特点和对图像表达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特征描述子,命名为多矩结构描述符(Multi-Rectangle Structure Descriptor,MRSD)。MRSD基于纹理基元的空间结构定义了3种结构描述符,用一种7-4-2-1加权方法突出每种结构描述符在特征表达中所起作用的不同,这样更能深刻地表达局部特征的重要性。同时融合了更契合人类视觉感知机制的HSV颜色模型,能有效地表达底层颜色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将HSV颜色模型和MRSD融合能够更好地表达图像特征信息,解决了单一特征表达信息量不足的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复杂算法,包括图像处理算法,图像压缩算法等用软件来执行已经不能满足实时系统对于算法执行效率和速度的要求。因而,算法的硬件化越来越受到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磁场或电磁场,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射频识别技术具备多项优势主要包括: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非接触式读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科技的不断创新和网络信息交流日盛,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出现了各种各样新颖的信息产生方式和前所未有的获取途径,其中海量的
数据挖掘技术是一种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与知识的有效手段,是多门学科融合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数据挖掘技术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传统的
支持向量机是近几十年来在机器学习方向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它从一开始出现就因其十分优秀的分类能力得到了众多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现今为止已经被应用到许许多多的领域发
碑刻,泛指刻石文字或图案。碑刻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代文化研究的有力的实物实证。由于自然环境和人为损害,碑刻的保护与研究都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
当前,计算机以及移动电子设备大量应用,人类社会的信息化程度逐渐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更是让人们的信息化生活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条码技术作为当今
人机交互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是计算机用户界面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机用户界面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是揭示作物生长发育与自然环境以及栽培管理技术之间定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它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对作物生长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和预测。因此,构建作物模型软件系
图像分割是模式识别、图像理解、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关键步骤,在图像处理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图像分割是利用图像的颜色、灰度值、纹理、形状等特征或特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