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经济增长要素和发展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和社会化,由政府、企业和家庭共同承担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家庭成为人力资本投资主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在消费中形成。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是指家庭消费中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部分。本文在人力资本理论与消费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进行系统研究。探索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关键性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对策,使农村居民家庭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促进人力资本增长是本文研究的总体目标,具体地表现为:一是把人力资本投资纳入在消费的研究范围,使消费理论不在局限于是物质性的与精神性的纯消费性研究范围,扩展消费理论,突出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是一种发展性消费。二是揭示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规律,找出制约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的深层次原因,探寻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有效机制。三是分析政府与企业组织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行为对家庭的影响,为政府制定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政策提供依据,促进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增长,实现人力资本投资主体之间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认为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总量的不足;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结构水平低,处于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发展过程的初步发展阶段;农村不同收入户、不同地区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差距拉大,而且城乡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二元结构显著等。在制约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因素中,本文着重就收入与收益率、生育率、家庭生活周期等内部因素以及政府与企业外部因素进行分析。收入仍是制约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的重要因素。农村存在明显的收入消费分层,高收入消费家庭所占比例极小,中等收入消费家庭所占比例小,而低收入消费家庭所占比例过大。中低收入家庭对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的支付能力十分有限;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村居民家庭增收的主要渠道,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在收入中的作用逐渐增大;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收益率低下,是制约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农户工资性收入,提高从事第二产、三产的经营收入;扩大农村中等收入家庭比重,重视内部的收入差距问题;降低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成本、提高收益率。生育率的下降有利于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的提高。但与城镇相对比,农村的生育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生育率仍是制约我国农村收入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能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我们需要降低农村生育率水平,促进家庭由孩子数量型向孩子质量型转变。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的需要是不同的,即使同一阶段对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各项内容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合理安排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使得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得到合理配置,实现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效用在家庭生命周期中最大化。政府与企业组织行为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观念存在偏差,政府角色的不到位,管理不强,影响到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的发展。因此,政府要担当起人力资本的直接投资者、规划者和引导者、社会人力资本投资的促进者、人力资本市场的培育者和维护者等角色。企业组织不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对员工及其家庭产生重大影响。加快企业组织发展,更新观念,加大企业组织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促进员工及其家庭与企业组织的共同发展。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发展要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要与各方面协调。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将随着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而得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