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黑痣病的有效防治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效试验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zhk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是我国马铃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害在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发生普遍,且逐年加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严重阻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当前生产上,使用化学杀菌剂仍是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主要手段。为筛选出能够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8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室内毒力。并以噻呋酰胺、咯菌腈和吡唑醚菌酯为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与几种抑菌活性较高的杀菌剂在不同配比下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室内联合毒力,并根据共毒系数及杀菌剂单剂的表现,筛选出最佳复配组合,将其加工成自制悬浮种衣剂进行室内安全性试验及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田间马铃薯黑痣病防治药剂的合理选择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叶菌唑、戊唑醇、腈菌唑、噻呋酰胺、咯菌腈、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克菌丹和异菌脲等18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室内毒力。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咯菌腈、叶菌唑、咪鲜胺、腈菌唑和噻呋酰胺对马铃薯黑痣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0631、0.1188、0.1198、0.2262、0.2465、0.3060mg·L-1,吡唑醚菌酯、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克菌丹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抑制效果也较好,EC50值分别为2.1370、2.1788、4.2460、8.9983mg·L-1。除此,其它供试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咯菌腈、噻呋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且在国内均有登记,因此以咯菌腈、噻呋酰胺和吡唑醚菌酯为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与抑菌活性较高的几种杀菌剂进行复配后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联合毒力。室内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与戊唑醇、叶菌唑、腈菌唑、苯醚甲环唑、异菌脲和嘧菌酯分别在1∶5、1∶5、1∶1、1∶1、5∶1和20∶1配比时的共毒系数(CTC)最高,增效作用最明显。噻呋酰胺与戊唑醇、叶菌唑、腈菌唑、苯醚甲环唑、异菌脲、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咯菌腈和克菌丹分别在1∶5、1∶10、1∶10、5∶1、10∶1、1∶1、10∶1、5∶1和20∶1配比时的共毒系数(CTC)最高,增效作用最明显。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叶菌唑、腈菌唑、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异菌脲、嘧菌酯和克菌丹分别在1∶10、1∶20、1∶5、10∶1、1∶10、5∶1、5∶1和1∶1配比时的共毒系数(CTC)最高,增效作用最明显。  根据室内的联合毒力结果及供试杀菌剂单剂的表现,以噻呋酰胺与咯菌腈质量为2∶1时为最佳配比,将其加工成6%噻呋·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室内安全性试验及田间防效试验。室内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马铃薯生长期植株的株高、根长、鲜重进行测量,发现6%噻呋·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在250g/100kg种子处理下,对马铃薯植株的促生作用较明显,且在不同时期对马铃薯的叶片形态及颜色等性状进行观察,并无明显药害。田间防效试验分别在泰安肥城和良庄两地进行,在马铃薯整个生长期间,6%噻呋·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用药量在150g/100kg-250g/100kg种子处理时对田间马铃薯黑痣病有好的防治效果。
其他文献
2009-2010年间对新疆石河子、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和硕县等15个加工番茄主产区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田间番茄除了表现花叶、蕨叶等常见病毒病症状外,还有一些植
目的:比较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学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病理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iyzae pv.oiyzae,简称Xoo)是水稻种植区的世界性病害,尤其以亚洲稻区发生最重,是我国为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研究病原菌群体遗传结构将有助于筹划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即观察组和
目的:探讨标准化信息登记模式在院间转运中的作用,对护士短时间内准确、快速评估孕产妇信息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沟通方式进行登记记录.实验组成员进行标准化沟通模
目的:观察宣肺清热化痰法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60例小儿肺炎喘嗽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患者53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顺利治疗的53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