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球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的SSR标记及非亲和互作中病原相关基因的表达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lolo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病害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芜菁花叶病毒(Turnipmosaicvirus,TuMV)作为植物的主要病原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极其广泛,对大田作物的危害仅次于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CMV)。TuMV是我国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病原,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不结球白菜(Brassicacampestrisssp.chinensisMakino)的产量和品质,受到科研工作者、育种工作者和农民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在常规抗病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抗病基因克隆和病害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等方法做了大量工作,对寄主与病原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研究以不结球白菜抗病品种‘泰三抗’和感病品种‘香青菜’为材料,筛选到一个与抗TuMV基因连锁的SSR标记、176个病原相关基因和28个TuMV响应基因LRK01的互作基因,对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不结球白菜与TuMV互作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  1.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和SSR技术筛选了不结球白菜中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遗传分析表明不结球白菜对TuMV的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得到1个与抗病基因连锁的SSR标记Ra3E05,连锁距离为8.7cM。将该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SCRa2,用F2群体对其验证,带型与原SSR标记表现一致,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2.通过cDNA-AFLP技术对不结球白菜按种TuMV后基因差异表达进行了分析,得到176条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表明:(1)参与病害或防御反应的基因响应TuMV系统性侵染;(2)抗性品种和感病品种响应TuMV侵染的主要差异在于对病原识别的时间性;(3)非亲和互作与亲和互作有相同的表达模式,两种互作存在动态差异;(4)两种互作中不结球白菜基因对TuMV的响应存在量的差异。  3.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同源克隆,分离了不结球白菜LRRⅡ亚家族基因,包含6个家族成员,与拟南芥中功能已知的LRRⅡ基因高度同源。研究了这些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TuMV侵染能够诱导LRRⅡ基因的局部和系统性表达,并且可以调控内源水杨酸(SA)的积累。外施SA可以诱导对不结球白菜感病性的抗性,可能是通过抑制TuMV复制来实现的。虽然TuMV诱导的SA积累不是调控基因表达的主要因子,但是它能够激发活性氧作为一条防御途径。  4.利用SMART技术和酵母双杂交系统,以TuMV接种的不结球白菜叶片为材料,构建了cDNA文库。以TuMV响应基因LRK01为探针,与文库杂交,筛选得到28个阳性克隆,经过测序和同源性比对,一条编码真核延伸因子Tu(EF-Tu)的基因可能参与了不结球白菜与TuMV的非亲和互作。通过酵母双杂交验证了EF-Tu与LRK01互作,实时定量分析显示TuMV侵染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其他文献
柑橘类水果是世界第一大类水果,中国作为柑橘属植物的起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柑橘资源。柑橘果皮中富含类黄酮、酚酸等次生代谢产物,其具有的抗氧化、抗炎活性,对于人类重大慢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柑橘果皮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抗炎活性,对于提高中国丰富柑橘资源的利用,推动柑橘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选取了7个类黄酮含量较高的柑橘基因型,如下:武隆酸橘、聂都野橘、藜檬、台湾椪柑、
对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分析了在供应链模式下第三方物流的管理方案,对企业改进生存模式,提高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刊讯2007年4月21-22日,首届中国语言学期刊主编论坛在浙江绍兴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绍兴文理学院承办。《中国科技术语》《中国语文》《语言学论丛》等35家语言学期刊主编或负责人与会。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交流办刊经验,提高学术质量,促进中国语言学的健康发展”。  在会上,语言学专家沈家煊、陆俭明、顾曰国、殷国光、苏新宁等分别从如何提高杂志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