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是一名“在路上”的作家,他喜爱四处旅行,创作了大量以异国为背景的作品,西班牙就是他最为关注的国家之一。学界也注意到海明威西班牙形象建构的重要意义。其中大部分研究将重点放在海明威与斗牛文化的紧密联系之上,阐释海明威如何塑造斗牛之国。也有一些学者关注到了海明威对西班牙文化的建构,并延伸到了宗教、神话等领域。虽然此前的研究卷帙浩繁,但是如今仍有一些空间可以发挥。本文将会在既有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是一名“在路上”的作家,他喜爱四处旅行,创作了大量以异国为背景的作品,西班牙就是他最为关注的国家之一。学界也注意到海明威西班牙形象建构的重要意义。其中大部分研究将重点放在海明威与斗牛文化的紧密联系之上,阐释海明威如何塑造斗牛之国。也有一些学者关注到了海明威对西班牙文化的建构,并延伸到了宗教、神话等领域。虽然此前的研究卷帙浩繁,但是如今仍有一些空间可以发挥。本文将会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一方面涉及此前学界关注较少的《危险的夏天》等冷门作品,探讨海明威的思想动态变化,另一方面从西班牙建构入手深入探究海明威审视下的西班牙。本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从海明威生活背景出发,分析海明威喜爱书写异域文化和边缘城市的原因,探讨他与西班牙的机缘。海明威这一生的创作与西班牙文化联系紧密,研究其对于西班牙的形象建构,就是在研究海明威的心态变化。其次,尽管海明威热爱西班牙,但并不意味着他全盘接受了其文化。实际上,海明威始终将西班牙视为文化意义上的他者,在建构的过程中寄托了个人的思想观点。第二章以西班牙为参照,以海明威三部作品为样本,探索他的思想变化与文学创作的关联。1920年代,海明威通过建构《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西班牙,试图追寻童年橡树园的和谐生活。1930年代,在《第五纵队》和《丧钟为谁而鸣》等西班牙内战时期的作品中,海明威的政治态度转变,从曾经的逃避到当时的主动宣传,西班牙成为了理想寄居之地。最后,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海明威意识到了年老和物欲对他创作的影响,从而试图在《危险的夏天》中建构一个青春纯粹的西班牙以掩盖他的焦虑。第三章分析了作为海明威个人审美对象的西班牙。首先分析海明威将斗牛文化融入了西班牙的方方面面,从而建构了一个斗牛之国。其次将探讨海明威两性观念对西班牙建构的影响。最后则将讨论海明威将斗牛精神融入到了硬汉精神之中,让斗牛士对死亡的坦然成为西班牙式硬汉精神的一部分。第四章在前三章的基础上,只做概括性的总结,梳理本文的逻辑思路。综上所述,海明威之所以喜爱西班牙,并非是接纳认同了当地的文化,而是由于西班牙文化与海明威的审美倾向的不谋而合。可以说,他正是在异域中寻找与自己相契合的部分,投射出自己的思想状态和审美观念。正因如此,通过分析海明威的西班牙形象建构,实际上是对海明威自我建构的探究。在这一建构过程中,不仅展现了他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时也展现了他脆弱的一面。真实的海明威并非是一个完美的美国偶像,他也同样对年老感到恐惧,但脆弱的一面并没有削弱他的魅力,反而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满,给读者呈现了真实的海明威。
其他文献
颜元,是17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突破程朱理学的桎梏,反对空谈性理,玄虚无用的学风,倡导“实学”“实用”“实习”“实行”。虽然其言论大多是“复古”的,但是就其思想实质而言,具有鲜明的启蒙性质。论文拟在侯、萧二人开创的“早期启蒙说”研究范式下,充分吸收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颜元启蒙思想的来源,主要内容及其所蕴含的现代因素。研究方法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主,兼用“由字通词,由词通道”的经学
自2005年国务院修改《信访条例》以来,信访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关键作用,它是党和人民密切联系的纽带,是人民群众参与到国家建设的桥梁,更是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快速发展,群众的法律意识、公民意识、维权意识、参政意识也大幅度提升。信访工作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也衍生出了闹访、缠访、越级上访、群体性事件等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还是层层下放到基层乡
本翻译报告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分析、总结了在翻译英国自然主义小说家乔治·吉辛的长篇小说《人间地狱》(节选)中的人际语法隐喻时的有关探索。隐喻是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源自生活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同传统的词汇隐喻和乔治·莱考夫的认知隐喻不同,韩礼德的语法隐喻侧重从功能的角度来阐述隐喻。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语法隐喻可以分为概念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
本刊讯2020年10月,按照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的统一部署,14个国务院督查组分赴14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实地督查。从督查情况看,2020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实施的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助企纾困政策,为保住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督查组核查发现,部分地方和单位仍存在落实保市场主体政策打折扣、搞变通,推进工作虚落实、假落实等问题,影响了政策红利的充分释放。
现代诗歌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容丰富、饱含情感,在遣词用句上新颖独特,能够滋养知识、陶冶性情,与新课标要求的丰富精神世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相一致,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不可替代的教学价值。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从2018年开始逐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在现代诗歌的选编上也表现出了独特的魅力。论文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综述法、数据分析法、比较研
在当今社会,虐待儿童和对儿童施暴已经成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儿童期遭受虐待会给儿童身心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导致其产生诸多问题行为,很难适应社会。资源保护理论提出,个体在面对压力时,如果内在资源不足个体很容易产生问题行为。心理资本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是衡量人心理资源的重要指标,心理资本越高其内在资源越多,在面对压力时更能使个体产生适应性的行为。为使人们更加清楚了解儿童虐待的现状以及危害
阅读既是人类实现文明延续的基本形式,也是提升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以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阅读推广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能够激励和塑造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升综合国力。在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公共图书馆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中国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正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应试教育挤压阅读时间、网络信息泛滥削弱阅读动机、专业人才匮乏、配套设施不齐、
中风是最可预防的神经系统疾病。因为通过做出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决定或通过药物治疗,可以避免许多已知的中风危险因素,这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心脏病和吸烟。旨在减少中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健康措施将促进人们对中风的潜在危险因素和警告信号的了解。在加纳等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中,高血压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正成为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日益严重的危险因素,正在经历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公众教育和认识将大
本论文在历史化的视野下,通过对于不同劳工形象的梳理,聚焦“五四”时期文学对劳工形象的构建及其内在张力,考察启蒙语境下知识精英与劳工之间认同关系的建立以及劳工主体自我意识、阶级意识的生成过程。对这一问题的考察,有助于在“启蒙”的个人主义视角之外进一步容纳劳工解放的历史内涵,丰富“五四”文学的起源叙述。五四时期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突如其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