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和聚集度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s, PCI)过程中及其后的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减少血栓形成性疾病患者血管事件的发生。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噻吩吡啶类衍生物,可选择性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其活性高而副作用小,故已广泛应用于ACS 及行PCI 的患者。但个体之间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各不相同,部分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较差甚至无反应。在接受冠脉支架置入术的病人中,尽管有强烈的抗血小板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这表明,非常有可能由于氯吡格雷抵抗的存在导致了不充足的血小板抑制。Muller 等研究的105 位冠脉疾病患者中,PCI术后氯吡格雷无反应的发生率为5%(ADP 5μmol/L)~11%(ADP 20μmol/L),且9%~26%的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不完全,其中在非反应者中有两例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他们还发现支架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1%~5%)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5%)相平行,故认为在接受PCI 的患者中,有一亚组病人对氯吡格雷反应不完全,并且这种现象的存在可能和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有关,故将此类患者视为高危病人。Jaremo 等亦认为这类患者有较高的恶性事件的发生率。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在健康人中也存在,Lau 等的研究中,健康者和患者氯吡格雷无反应及低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