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三班院与其主要职能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ei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的三班院是负责管理三班使臣名籍、磨勘、差遣的中央人事机构。宋初设立三班院,其职权继承于宣徽院,元丰改制后被改组为吏部侍郎右选。宋太宗即位之后,三班使臣数目大增,以宣徽院为管理体制的人事机构,已经不能胜任对三班使臣的差遣事务。这也是三班院设立的直接原因。三班院设立后三班院长官一般由皇帝信任的大臣来担任。三班院机构简单,人员配备少,长官任职时间短是其机构的特点。三班使臣的来源主要是荫补、军员转补、吏人出职,宋仁宗朝之后,武举出身者也加入到了三班使臣的行列。不同出身的使臣,入官的考试也不一样。其中以武举出身者考校最为严格,荫补出身者到宋神宗时才制定了完整的呈试法。三班院只负责荫补出身者的书算、策略考试。三班院磨勘使臣,看重的是其任官年限,定使臣差遣,看重的是其任职资历。其中,确定使臣差遣是重点,定使臣差遣要权衡使臣的任使经历,使使臣任职得到均衡。除此之外,三班院还要负责向枢密院推荐走马承受的人选。三班院确定使臣的官职、差遣,要经过枢密院的审覆,皇帝的引对,使臣的任命并不完全取决于三班院。宋代的监察机构对三班院有监督的作用。对三班院的研究,可以深化我们对宋代三班使臣作用的认识。
其他文献
本文从考察先秦时期儒、道、墨、法各家政治领袖观入手,分析了各家政治领袖观的盲点和法家各个流派政治领袖观的特点,在系统论述韩非对先秦法家各流派政治领袖观继承与超越的
根据郑煤集团赵家寨煤矿12206下副巷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三软”煤层沿空掘巷过程中巷道围岩的变形规律和锚杆杆体承受载荷的变化规律,揭示“三软”煤层沿空掘巷时锚杆支护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