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异化到消费正义——新马克思主义消费批判思想探讨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chl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消费观只限于人类基本的生存与发展的时候,消费是一种合理现象,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当资本主义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消费方式由简单的生活消费到奢侈消费,由当前消费转向超前消费,与此同时,消费方式带来消费观念的转变,而消费观念进一步推动了消费方式,随之人类的生存方式与发展观念都发生改变,形成了多米诺效应,这种效应并没有帮助人类形成良序的生活模式,反而导致资源与社会关系的紧张,消费不是理性的,而是成了异化人类生存的它者。  消费异化并不是新范畴,它的出现有历史的原因,也是人类理性与道德逐渐觉醒的表现,同样,消费正义作为一个新的范畴,表现出比消费异化更具实在性的作用,对消费异化的克服本身是一种消费正义,但消费正义又不仅仅是对消费异化的克服,更表现出对消费资源的合理安排,对消费不公的合理调整。  在整个新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对消费异化、技术异化、劳动异化的考察是格外突出的,其中主要有马尔库塞、弗洛姆、阿格尔以及莱斯从生态学视角对消费异化与生态危机的批判思想。新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对消费异化的解决与应对的方法。如进行观念上的转移,以审美克服异化,也有倡导人道主义消费,消除消费异化,还有的认为应当进行工人自治与民主化生产,使工人的作用直接发挥出来,以抑制消费异化的产生。我们在吸取新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理论精华的同时也应该进行反思,一方面新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具有极为宝贵的理论价值,帮助人们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另一方面,新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又具局限性,虽然他们对消费异化进行了批判,但这种批判仍体现了较强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而对代际正义、生态正义关注不够,也就是说,以消费革命来消除消费异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近些年网络交易市场的发展,网络交易方面的商标间接侵权案件逐步增加,网络技术的特殊性使得判断商标间接侵权变得困难。由于我国关于商标间接侵权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只
摘要: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后高离职率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文章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从重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着重培养诚信意识以及加强就业为核心的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离职率  评价任何一所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成绩有一项关键指标,即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毕业生就业质量中,离职率的高低又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