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波的高速公路排队车辆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QQ81886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延伸,如何提高路网通行效率、提升行车安全逐渐成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突发事件下,良好的排队车辆控制诱导策略能够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减少行车延误,以及尽可能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突发事件下的车辆控制诱导策略,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具有实用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在针对高速公路短时事故条件下,车道全部关闭时,提出分段式排队车辆控制策略,并用传统的单点控制策略与之对比,基于交通波理论,分别建立两种控制策略下的排队车辆集结与消散模型,并通过Vissim仿真平台仿真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完成对两种控制策略的比较评价。具体研究内容为:首先,分析常用交通流的统计理论模型的适用性,研究发现Van Aerde四参数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高速公路交通流参数,基于实测数据,标定Van Aerde模型建模所需的四个参数,对Van Aerde模型完成建模,结合交通波理论的基础波速公式,建立Van Aerde模型下的交通波模型。其次,对高速公路事故路段排队车辆的时间与空间的影响范围作了定义与分析,基于此,建立基于交通波的单点控制与分段式控制策略下的排队车辆集结与消散模型,本文以排队车辆的集结波与启动波为切入点,利用追及问题构建数学公式,以事故清理时间及车辆到达速度为已知数,解出排队车辆的最大排队长度及排队时间,结合排队车辆的消散波,求解排队车辆的消散时间,以此完成对模型的构建;同时,推导了分段式控制策略下的控制点设立位置公式。最后,代入具体数值进行实例计算以及仿真验证,完成对模型的验证和分段式控制策略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单点控制策略及分段式控制策略下的排队车辆集结及消散模型各参数计算值与仿真值误差在0.5%~7.7%之间,模型的准确度很高;相比于单点控制策略,分段式控制策略下的排队车辆最大排队长度、排队车辆消散时间及平均行车延误等参数减少幅度在14.8%~21.3%之间,车辆总延误减少了129h,验证了分段式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黎巴嫩真主党作为纯粹的武装组织,置身于国家的权力结构之外,一切活动以抵抗以色列为中心。1990年内战结束后,真主党顺应形势变化,参加议会选举,转型为国内政治
农户生活垃圾已是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其能否实施有效环境治理关系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成败。利用安徽和宁夏大样本农户调研数据,基于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和结构方程
随着高层建筑及大跨度桥梁的兴建,大直径、大吨位、超长桩的应用越来越多,依靠传统的静载试验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试桩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国外发达国家提出在桩身中埋设荷载箱
河北省县级水泥行业职业危害调查分析张建华,李晓军近年国外对水泥粉尘致癌性研究较为重视,为此我们对接触水泥粉尘的工人在一般职业性体检的基础上做了癌症初筛检查,以便为早期
提问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也是师幼互动的重要途经。优质的幼儿教师提问不仅能够提升师幼互动的深度与层次,还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与思考能力,促进幼儿思维、语言、情感等多方面能力发展。纵观当前幼儿教师提问的研究现状与实践需求,研究方面仍然存在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主题分布不均、研究方式较单一等问题,实践方面仍然需要理论真正落实到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因此,研究者以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幼
近年来,中国核地质系统地勘单位在准噶尔盆地东缘卡姆斯特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发现并控制近万吨砂岩型铀矿资源,使该区成为新的找矿热点。以该层位为研究重点对象,从主砂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消费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验旅游已成为国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公园因其广阔壮丽的森林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旅游出行的热门选择。我国的森林公园规划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对森林公园的规划利用又是以森林生态、生态美学、森林景观等理论与实践结合融入规划过程,体现森林公园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生活之美。本文以
建设项目选址好坏与城市建设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建设项目选址方面的管理正处于逐步完善阶段。沈阳市水利局规划选址是沈阳市近期的规划选址实践的探索,本文结合该
目前已有一些公证处陆续开展遗嘱监护,但由于立法尚不完善导致操作性不强,行业内大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实践成果并不理想。文章企图从多角度剖析遗嘱监护制度,对相关理论进行梳
文章总结了米仓山特长隧道施工中遇到的主要地质灾害:瓦斯、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白云岩段大涌水,砂泥岩段岩爆、大变形共存,花岗岩、石英闪长岩高地应力围岩段发生的中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