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宋以后,湖南与广西地区的制瓷业发展迅速,繁盛一时。逐渐在湘南和桂北地区形成了多个制瓷窑场密集区。由于受技术传统、制瓷原料等因素的影响,青瓷成为湘南桂北地区宋代瓷窑中所生产的最为普遍的产品。本文以湘南桂北地区经过系统调查或发掘的青瓷窑为研究对象,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法及对比研究法,对湘南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业技术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探讨湘南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业技术的源流及湘南与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业技术的交流历程。同时,也对促成两地宋代青瓷窑业技术交流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回顾学界对湘南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业技术的相关研究,并对文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包括时空范围、自然地理环境、概念界定等问题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主要对湘南和桂北地区已做过系统考古调查或发掘的宋代青瓷窑进行了梳理,并概括了湘南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遗存的分布特点。第三部分: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将湘南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中与烧成技术和装烧技术相关的窑炉和窑具进行分类。根据各瓷窑出土窑具的特点,对湘南和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装烧工艺的特点进行了归纳。第四部分:运用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对湘南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业技术与宋以前青瓷窑业技术进行纵向比较。认为湘南地区宋代青瓷窑业技术直接继承了湘南晚唐至五代时期的瓷业技术。而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业技术与桂北宋以前青瓷窑业技术之间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第五部分:运用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对湘南和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业技术进行横向比较研究,认为桂北地区北宋青瓷窑业技术直接由湘南地区传播而来。但是到了北宋晚期,桂北地区青瓷窑进行了窑业技术的改良,技术显得更加先进。南宋时期,湘南和桂北地区出现了与北宋青瓷窑业技术泾渭分明的新技术,这种新技术的出现应该与南宋时期北方窑工的参与生产有关。第六部分:根据瓷窑窑系划分原则,将湘南桂北地区宋代青瓷窑划分为衡州窑系、衡山窑系、严关窑系三大地方窑系。并总结每个窑系的空间分布范围及窑业技术特点。结语部分,对文章研究内容和观点进行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