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当前利益群体矛盾的道德思考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jian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益群体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直接表现。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从而带来全民利益格局的大调整,这势必引发各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现阶段我国利益群体的矛盾主要包括党群矛盾、国有企业管理者群体与职工群体的矛盾、城乡、城市利益群体矛盾、进城农民工与企业主的矛盾。这些矛盾中的一些是刚露端倪,一些已经激化为大规模的群体冲突,如果不能合理有效的解决,将会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要避免利益群体间矛盾的激化,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寻找到产生群体矛盾的根源。而产生这种群体矛盾的根源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多个领域,本文主要是侧重于道德层面去寻找产生利益群体矛盾的根源。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产生这些矛盾的道德根源主要是现阶段人们道德价值观的错位、道德信念的空虚、道德规范的缺失、效率缺乏道德支撑。道德是构建利益群体和谐的道义基础。首先,道德的认识功能是确保利益群体和谐的思想基础。其次,道德的调节功能是确保利益群体和谐的有效手段。再次,道德的教育功能是确保利益群体和谐的内在条件。最后,道德的激励功能是确保利益群体和谐的重要推进器。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利益群体道德现状,必须确立能够解决这些群体矛盾的道德原则,如集体主义原则、公平正义原则、诚实守信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树立党员干部的荣辱观等,将这些具有普遍性的道德原则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观念,进而指导人们的行为,那么将有效的化解利益群体间的矛盾,使之达到和谐。
其他文献
科学素养是以正规教育为基础,通过日常学习和媒体等各种渠道所提供的信息而逐步积累形成的对科学技术的理解能力。近年来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历史教育功能的文化认同。历史要赏善罚恶,以训后世,但前提是我们所展示的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一直以来学术界习惯于把“焚书坑儒”定为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当今全球化和世界市场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球性生态危机也随之出现。在现时代,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生态危机也进一步加剧,对此,哲学应做出
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社会各方面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引人担忧的是全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而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企业道德缺失现象也比较常见,甚至大有泛滥之势。企业
学位
自工业化时代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技术与人的矛盾逐渐凸显。人们越发感受到在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益处的同时,技术已经逐渐开始控制人的生活。技术的异化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