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清时期漕运兵丁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sp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秦汉漕运兴起后,历代封建王朝为确保漕运的正常运转,都组建了相应规模的运输队伍。直至明代才出现了独立而完备的漕运组织——漕军,成为维系明清两朝京都命运的重要运输力量。明清两代是中国漕运史上高度发展的时期,大规模的官方漕运业中,存在着人数多达十余万的专业运输队伍,它既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畸形发展的历史产物,也是明清两朝特殊的政治要求导致漕运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明代漕军的构成,基本上是建立在卫所军户制基础之上的,自承担漕运任务以后,挽运漕粮成为卫所军的专职,一般不再参与军事行动和屯田活动,卫所军的驻防性质也逐渐变为服劳役的性质。漕军承担着关系军国安危的漕运重任,在完成漕运任务的过程中,要对运输的货物具体负责,各方面原因引起的漕粮变质和缺失都要遭到处罚。其工作条件非常恶劣,物质待遇、生活水平低下,他们为改善生活、生存境况进行的私货贩运和贸易活动,在改善自己生活的同时,起到了促进南北商品流通,繁荣都城的商业市场、带动运河沿线城镇工商业的发展作用。清初承袭明代的运军制度,后来由于运丁缺乏而难以维持足够的运输劳力,随着传统户籍控制制度的松动,人们有了较大的迁徙自由权,运河沿线大批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便投身到漕运业中来。康熙三十五年,清政府明令规定每艘漕船除保留两名运丁外,其余几十名水手全部为招募,应募水手成为船帮运输队伍的主力。由于漕运工作存在异常艰苦的特点,而应募者的待遇又相当低下,他们既无法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又不可能指望官府大发慈悲,从政治上解决自己的处境问题。他们只能依靠团体的力量保护自己,通过组帮结会、加入秘密组织来改善现状,并报复他们所不满的社会。
其他文献
关于民国时期广西农民贫困、农民负担与农民生存状态的内容,以前学术界专门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虽有一些著作和论文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但往往是在讨论当时广西农村社会的一般
葛洪是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是中国道教金丹道派的奠基人,在道教思想史上和科技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最重要的著作是《抱朴子外篇》和《抱朴子内篇》,其中《外篇》是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综合体的开发热潮逐渐升温,城市综合体的相关研究也日渐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课题。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人们对城市旅游及休闲的需求,而且城
北爱尔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二十世纪以来英国历届政府的“政治毒瘤”。本文以北爱问题的冲突历程与和平进程为主线,主要论述了自20世纪60年代北爱问题爆发以来北爱的政治冲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其思想主要蕴涵于《庄子》书中。庄子认为各阶层民众,为物所累,终日役役,使人丧失真性,造成人性异化,庄子对此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体现了庄子强烈的
“党化教育”是执政党通过教育把党派意志强加于整个社会的过程。“党化教育”的出现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自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
周亮工生活于明清之际,既是一个著作丰富的诗人、学者,又是一位颇有政绩的官僚。本文通过研究周亮工的生平,体现出他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对周亮工的交游活动,进行了考察,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