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吸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和地方性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严重危害着疫区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也会间接的给当地人们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通过研究钉螺孳生的环境条件,找出有利于钉螺孳生的环境因子对有效的查螺、灭螺有重要的意义和社会价值。 本文以南昌市新建县恒湖农场茶叶港草洲为例,经过实地调查,选取一片310m*350m的草洲为研究区域,并在研究区域内固定了1085个采样点。在每个采样点处的样方中选取植物种类、植物高度、植物盖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导电率、高程等共10个因子作为诱发钉螺孳生的环境因子,基于GIS空间分析,分别应用确定性系数概率模型和证据权重法,对10个地理环境因子与钉螺的空间关系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确定性系数概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钉螺易分布以下地理环境:①南荻盖度在16%之上与南荻高度高于80cm之上;②苔草盖度低于30%;③土壤的电导率低于0.09mS/cm,温度在16℃-19℃,湿度较低特别是0.27-0.34%(m3/m3)区间;④研究区高程大于15m。对钉螺应用孕螺敏感性指数分析发现:南荻高度、苔草盖度、电导率、苔草高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高程、南荻盖度因素控制了研究区钉螺的空间分布。最后检验结果表明:在较小的预测面积下(23.4%)预测到了较多的有螺区域(94.7%),表示该模型能较好的应用于对钉螺孳生地的预测。 2)证据权重法研究结果表明:高程、湿度、苔草、南荻、电导率、温度控制着钉螺的空间分布。在一定范围内,①随着高程的增加,越易于钉螺的孳生;②钉螺在湿度相对较大的环境中分布较少;③苔草过于茂密或稀少都将不利于钉螺的分布;④钉螺较易孳生在南荻丰度较大的区域;⑤电导率较高的区域,存在着较少的钉螺;⑥温度在16-20摄氏度范围内较利于钉螺孳生。在预测钉螺孳生专题图中,在占研究区总面积约13.7%的极高易发区的较小范围内预测到了82%的高密度钉螺区,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应用于对钉螺孳生地的预测。 3)确定性系数法概率模型与证据权重法模型两种方法的预测面积重叠率高达80.39%,预测结果高度一致;两种方法都能够较好的应用于对钉螺孳生地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