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TV对香蕉叶绿体形态及叶绿体基因组的影响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j8332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引起的束顶病是香蕉上的一种重要病毒病,香蕉束顶病最早于1889年在斐济发现,后陆续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被发现。20世纪,该病威胁着全世界25%香蕉产区的生产,主要包括亚洲、非洲和南太平洋地区,成为香蕉上重要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香蕉病毒病是导致香蕉病害的重要原因,为了正确认识并有效防控病毒病的发生,本文采用了电子透射显微镜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毒对植物叶绿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通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技术对感染BBTV以及健康对照组香蕉叶柄的超微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希望对植物病毒侵染寄主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香蕉进行检测,分别获得感染BBTV香蕉叶片以及健康香蕉叶片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之后通过软件对两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数据分析以及基因注释,了解感病后香蕉叶绿体基因的变化。此外,本实验还通过荧光定量PCR的相对定量对感染BBTV香蕉叶片以及健康香蕉叶片的叶绿体基因组拷贝数进行测定。这对今后BBTV对香蕉植株的影响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结果表明,电镜下可明显看出:与完整的叶绿体形态形成鲜明的对比,感染BBTV后的香蕉叶柄叶绿体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叶绿体膜严重受损,基粒片层膨胀、空泡化,叶绿体基质排列稀疏,说明BBTV侵染香蕉后其叶绿体的形态发现了变化;其次对样品的测序结果表明:感染BBTV后香蕉植株虽然与健康(对照)植株在外观上有很大差异,但其基因组几乎未发生改变。但由于实验的局限性,并不能直接证明叶绿体是否发生断裂或是否有叶绿体修饰等,有待后续实验进一步验证。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感染BBTV后的香蕉叶柄部的叶绿体基因拷贝数多于对照组,而感染BBTV后的香蕉叶片的叶绿体基因组拷贝数少于对照组,即感病后香蕉叶柄部的叶绿体含量高于健康香蕉叶柄部,而叶片的叶绿体含量则低于健康香蕉叶片,造成这种现象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日益认识到加强城市绿地生态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野
生物钟基因普遍存在于生物界,其作用在于产生和控制昼夜生物节律的运转。文中主要介绍生物钟基因调控生物体产生昼夜节律的机制,以及目前研究生物钟基因与肿瘤生长之间关系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在
1.档案安全风险影响的环境因素1.1软环境因素软环境往往是无形的,非物质的,但是它却直接影响硬环境有形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执行力。有些情况下这些软环境虽然是非物质的,甚至是
巨大尖锐湿疣(GCA)是一种缓慢增长的、巨大的、类似菜花样的肿瘤,由Buschke和Loewenstein于1925年最先描述,肛周巨大尖锐湿疣则由Dawson于1965年首次报道。目前对于较小的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