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同时,随着山西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玉米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成为全省粮食单产发展潜力最高的农作物。但是,从各玉米生态区的自然条件分析发现,干旱、土壤贫瘠、叶斑病等因素为限制当地玉米生产发展的常见因素。其中,干旱是限制玉米发展的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在一些玉米生态区,玉米高产中品种选用的不适应、栽培技术措施不配套或不合理等原因,致使优种增产潜力未能充分挖掘,制约着玉米产业的发展。本研究采用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影响玉米高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剖析,旨在通过分析、总结适宜山西省玉米栽培优化模式的推广,为进一步挖掘山西玉米增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近年来,主推玉米高产品种具有区域性限制,玉米高产品种不可能在所有玉米生态区大面积推广而取得与生产试验相同的产量。2、良种与良法必须配套,一个高产品种,必须有相应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才能获得较高产量。3、山西在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和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土壤肥力和合理密植同等重要,而且土壤肥力是提高密植的前提和基础。4、在山西推广地膜覆盖取得成效的情况下,推广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尤其是农家肥)、土壤深松整地作业、免耕或少耕、全程机械化操作(播种、施肥、中耕,化控、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统防统治)、适时晚收等综合栽培管理技术是玉米高产的重点工作。以二增(增肥、合理增密)为核心,改稀植大穗型品种为耐密型品种、改等行距为宽窄行种植、改盲目施肥为测土配方分次施肥、改人工作业为全程机械化作业、改提早收获为适时晚收、改收获后秸秆焚烧为秸秆粉碎还田,即在山西玉米高产区域推广“二增六改”综合栽培管理技术。在山西玉米种植土壤条件较差的区域,重点推广少耕穴灌聚肥节水、地膜或秸秆覆盖蓄水保墒培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