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珠母贝基质蛋白和粘附蛋白的组学及其功能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ly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矿化现象在生物学、化学、材料学、地质学、医学领域都有一定的研究。其过程涉及到无机离子和有机大分子的相互作用,需要多学科的研究。蛋白质作为参与矿化过程的重要大分子,是理解生物矿化的重要基础。以贝壳作为生物矿化的模型,对参与贝壳形成的基质蛋白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生物矿化的机理。生物粘附现象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贝类通过足丝粘附在海水中的固体表面进行附着生活。因此,研究足丝粘附蛋白不仅有利于帮助阐述不同的粘附机理,也会更详尽地揭示贝类是如何通过粘附蛋白进行可逆的粘附。第一部分的研究中,首先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鉴定了72种贝壳基质蛋白;其中36种在棱柱层中,19种在珍珠层中,17种基质蛋白在珍珠层和棱柱层中都存在。通过对基质蛋白结构域的分析,推测它们除了可以控制碳酸钙的结晶过程外,也有可能参与了细胞外微环境的调控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交流。该部分研究加深了大家对珍珠贝贝壳基质蛋白以及贝壳矿化传统模型“几丁质-丝蛋白-酸性基质蛋白”的了解。在获得贝壳基质蛋白组分后,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探索它们对碳酸钙晶体生长的调控作用;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体外合成碳酸钙晶体中的荧光信号。发现了棱柱层蛋白和珍珠层蛋白在晶体中拥有不同的定位和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的分布模式可能与生物矿物特殊的机械性能密切相关,也对新型生物复合材料的合成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另一部分研究中,结合蛋白组学、转录组学、分子生物学和材料学,系统地研究了合浦珠母贝足丝的微观结构、无机离子组成、足丝蛋白构成及其可能的功能,揭示了无机离子和足丝蛋白对生物粘附过程的重要作用;推测Ca2+和TSP-1containing蛋白的相互作用对足丝延伸性能的发挥有显著影响。利用蛋白组学研究了合浦珠母贝足丝蛋白的种类,包括其末端以及粘附斑的蛋白构成,揭示了足丝蛋白组成的复杂性。为了研究足丝粘附蛋白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最终形成的具有多级结构的足丝纤维,需要探索金属离子和足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0mM Ca2+可诱导足蛋白和足丝蛋白在体外的自组装过程。本部分研究为理解足丝的形成机理以及足蛋白的自组装过程提供了更深层的理论基础,也为新型生物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其他文献
根据《关于印发〈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2016〕55号)和《关于印发河北省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冀政发〔2016〕34号),我市按照省水利厅工作部署,
纳米晶弥散分布于非晶载体的铁基软磁合金一般通过快速冷凝非晶相的部分反玻璃化来制备。为了优化这一新型纳米合金的软磁性能,可以通过控制晶化程度改变晶粒尺寸、体积分数
五四时期,以创造社为代表在文坛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主情浪潮,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其实,创造社的创作与其说师法于西方,不如说更接近于日本文坛热捧的“新浪漫主义”,而厨川白村对于
房地产业具有高附加值,投资房地产能带来丰厚的收益,但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而且投资回收期长、风险大。因此,进行房地产投资之前,应当通观全局,审时度势地进行投资决策分析。
在从事艺术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有感受(觉)”这句话我们时常能听到,并且一直作为艺术作品的潜在标准要求着我们。“有感觉”也就是有知觉。“知觉”作为反映人本
研究表明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可以增强婴儿对感染的抵抗力,但其中的机制仍有待探索。在本实验中,我们以含OPN配方奶粉喂养的仔鼠和普通配方奶粉喂养的仔鼠为对象,研究O
以400,600,2000 3种分子质量的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和过量甲基丙烯酸(MAA)为主要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了聚羧酸盐减水剂所用大单体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A).研
逆运复合物是一种多聚体的蛋白复合物,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多种跨膜蛋白的细胞内转运过程。空泡蛋白分选相关蛋白35(Vacuolar protein sorting-associated protein 35,VPS35)是逆
阐述了集成技术对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当前国际上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并对集成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最后介绍了项目课题组开发的若干种基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帕金森病(PD)组和血管性帕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