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2中Cu纳米颗粒合成及辐照改性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光、电、磁和力学等性能,在光电器件、生物传感器、光开关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离子注入方法具有深度和浓度精确可控等优势,已成为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重要方法。然而,由于离子注入引入的元素掺杂分布不均匀,导致了合成的纳米颗粒在空间分布及尺寸分布上不均匀,严重影响了离子注入合成的纳米颗粒的性能及在各领域的实际应用。因而,如何控制纳米颗粒的尺寸分布,进而调节其性能成为离子注入合成纳米颗粒研究最大的挑战。本论文首先采用高剂量的Cu离子注入SiO2,在基体中合成一定分布的Cu纳米颗粒。然后分别采用N离子和Zn离子对Cu纳米颗粒进行辐照,借助于掠角X射线衍射(GXRD)、横截面试样透射电子显微镜(X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光致发光光谱(PL)等测试手段详细地研究了Cu纳米颗粒的合成及辐照引起的Cu纳米颗粒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变化。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采用45keV Cu离子注入到SiO2基体到1×1017ions/cm2的剂量,在形成Cu纳米颗粒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190keV N离子辐照Cu纳米颗粒到两个不同的剂量5×1015和1×1016ions/cm2,研究了辐照引起的Cu纳米颗粒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的N离子辐照的样品在经过600℃退火后,Cu纳米颗粒的SPR峰明显增强,而高剂量N离子辐照的样品Cu纳米颗粒的SPR峰没有明显的变化。800℃退火后,SPR吸收峰几乎消失。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Cu原子的分布逐渐变窄,扩散加快。实验研究还观测到了与Cu纳米颗粒相关的位于500-600nm的发光带。(2)采用能量为45keV、剂量为1×1017ions/cm2的Cu离子和Zn离子顺次注入到SiO2基体,并在氮气中进行400-600℃退火,研究了合金纳米颗粒的结构、光学性质及其热演变。研究结果表明,Zn离子附加注入结合热处理导致了Cu-Zn合金颗粒形成。在500℃退火观测到了Cu-Zn合金颗粒引起的强SPR峰及相应的光致发光带。600℃退火后,发现Cu-Zn合金颗粒分解,留下了对应于Cu纳米颗粒的SPR吸收峰。与Cu离子单注入样品在相同的退火下产生的SPR峰相比,其强度大大增强。同时,还采用XTEM对Cu-Zn合金颗粒的分布和结构进行了详细地研究。
其他文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公路建设事业便进入全面发展的时期,特别以高速公路建设发展速度最为显著,而桥梁建设在公路建设当中作为非常关键的构成单元也在此时期得到了非常迅
<正>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电网企业,努力创建学习型企
安庆长江铁路大桥为双塔钢桁梁斜拉桥,其3号桥塔墩为大直径深水钻孔桩基础,采用钢围堰法施工。由于墩位处河床覆盖层厚不足1m,钢套箱围堰下沉着床后,河床基本冲刷为光板岩,为
<正>"活在当下"的忠告一直很流行,美国的心理学家芭芭拉·安吉丽思1994年底出版《活在当下》一书,在纽约时报的排行榜上,连续上榜二十多周。在此之后兴起了活在当下的狂潮,包
期刊
本论文主要开展了钯催化的(Z)-3-烯基碘-1-氨基参与的环化反应研究,成功实现了两类新反应:Pd(0)催化的串联Heck-aza-Michael环化反应和Pd(0)催化的(Z)-烯基碘联烯基胺环化反应
在青少年的不良性格研究中,有关青少年性格孤僻的研究并不多。然而,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不良环境、生活压力等都在冲击着年轻的一代,使得青少年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植物提取物中的挥发油、皂苷、生物碱、萜类等化学物质具有抗菌、促生长、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等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植物提取物还可以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提高氮存留
基于向列相液晶的双折射电光效应,通过改变外部电场的方向来调控向列相液晶指向矢,实现向列相液晶折射率的调控。将向列相液晶引入到无序光子晶体当中,可以通过外部电场方向的调
本文基于2016-2018年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公告,以处罚公告中涉及的14家企业为例,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企业利润虚增的违规操作及动因,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原因提出
本论文在详细分析了粉末注射成形充模机理的基础上,假定喂料熔体为混合均匀、不可压缩的非牛顿流体,充模流动为层流,依据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理论,结合粉末注射成形的特点,采用欧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