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ge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认识和看法,包括了理解、对待、评价等问题。其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问题。自1848年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以来,处于不同时空下的不同主体形成了许多的马克思主义观。在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存在着根本性质上的本质差异,这鲜明地体现在科学与非科学的对立上。纵观历史,修正主义者、机会主义者、教条主义者等的错误马克思主义观曾经给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国际共运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在学术研究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肢解化、将马克思恩格斯对立化、将马克思主义的诸多本质特征割裂化、将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的诸多具体形态孤立化等错误。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只有持续地开展对错误马克思主义观的斗争、牢固树立和发展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才能绽放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光芒、才能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坚持和持续发展、才能在实践中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能否牢固树立和发展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关乎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总体上是科学的,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也存在着教条式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但是,正是在与党内错误马克思主义观的不断斗争中,党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得以树立和发展;党内存在的错误马克思主义观,也为党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提供了不断反思和吸取教训的对象。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马克思主义观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在伟大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先后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体现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发展性,既具有政治性与学理性,同时还具有理论来源的清晰性、突出的实践依赖性等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新时代前进步伐的同频共振,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彰显出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科学理解,是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最新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代表人,习近平总书记以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实践者、坚持者、发展者的身份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著作中更加自觉、自信和系统地围绕马克思主义观问题进行了十分丰富的理论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有其客观背景。第一,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了当今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正确地看到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科学解答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中开展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化认识。第二,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生机。世界仍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西方金融危机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得到广泛认同,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成功实践中走向新征程。这些都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有着更为自信、自强的色彩。第三,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经验必须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以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为前提和基础。第四,解答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必须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和阐释新时代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应对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中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化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集中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回答,主要体现在:首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从形成条件、研究内容和组成部分、发展历程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整体性认识和系统性科学论述。其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还重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包括: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发展开放的理论。最后,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等相关重要论述,可以总结概括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回答还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第二,始终不渝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第三,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第四,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五,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还包括了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的科学评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吸取前人思想精华中超越了前人,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性与时代化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占据着人类真理的制高点,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占据着人类道义的制高点。第二,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力地支持了被压迫民族进行的反殖民解放斗争,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纷纷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第三,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并迎来了强起来的新飞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科学评价:首先,马克思主义对人类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仍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仍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仍是解决时代和人类重大问题的科学指南。其次,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思想保障,为批判和战胜普世价值论、西方宪政民主论、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提供了锐利武器。再次,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南,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实现也能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魅力充分彰显。最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和看家本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具有鲜明的特征与重大的意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鲜明特征,主要包括:一是科学性,二是时代性,三是发展创新性,四是现实针对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重大意义,主要包括:一是为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奠定了根本性的理论基础,二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是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四是有利于铸牢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信仰,五是不断推进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六是向世界宣示了中国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坚定决心。
其他文献
随着各国军事实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以中美俄等为首的军事强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应对不断变化的未来战争,美军在2017年首次提出马赛克战新型作战概念。为了阐述马赛克战产生的背景及重要意义,首先,汇总梳理了美军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作战概念的发展演变;然后,通过深入分析马赛克战,提炼出马赛克战的三点技术优势,能够直接破坏敌方OODA环中的决策环节,使敌方陷入决策困境。并结合我海军实际,提出了
马赛克战着眼大国竞争,目标是与势均力敌对手的军事冲突中占据优势。2017年以来,特朗普政府相继推出《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国家军事战略》,视中国、俄罗斯为首要战略威胁。马赛克战等新作战概念均以此对标,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期刊
为满足无人机蜂群作战运用建模与仿真的需求,采用基于实体行为网络交互(EBNI:Entity Behavior Network Interaction)的建模方法对无人机蜂群对海作战进行概念建模。列出了无人机蜂群对海作战中的实体和任务清单,建立了无人机蜂群对海作战的任务模型、各类实体的动作模型以及无人机蜂群对海作战中的内外部交互模型,为无人机蜂群作战仿真模型研究和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无人机蜂群是未来非对称作战的颠覆性力量。由于军事对抗模式的多样性,未来无人机蜂群在不同战场环境下的运用模式各异。文章对将由中小型无人机构成的蜂群运用于对军事基地和海上舰艇攻击这一作战模式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军事概念模型,描述了无人机蜂群在作战中的军事使命,分析了作战中实体间的交互行为与交互时序关系。基于军事概念模型提出了支撑无人机蜂群完成任务的任务规划能力需求。
2020年9月27日,位于外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因为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领土争议,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虽然两国冲突多年,但2020年的战火重燃,却比以往更加引人注目。那么,这次冲突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蜂群战术大显身手在开战后的24小时内,阿塞拜疆运用智能无人机"蜂群战术",对亚美尼亚的地面装甲部队发起猛烈攻击,造成对方重大毁伤。亚美尼亚的大量地面目标,包括坦克、军车、防空系统
期刊
近年来,黑龙江省涉农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难题。作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黑龙江的粮食生产与供应不仅关乎全省经济状况,还对其他地区的粮食供应产生重大影响。面对高产量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压力与结构转型困境,涉农企业的相关融资问题成了难题中的"硬骨头"。黑龙江涉农企业在实际融资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黑龙江涉农企业的发展现状、融资现状、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其产生的
无人机蜂群作战具有慢打快、多打一、廉打贵等优点,是当前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蜂群无人机对海作战为背景,参照DoDAF 2.0体系架构系中作战视角、系统视角和能力视角模型,研究蜂群无人机远海作战概念的客观描述方法。首先,建立高级作战概念图、组织关系图、作战活动分解树和状态转换模型;其次,从系统功能和信息交互角度,建立接口模型和功能描述模型;最后,面向作战活动从需求角度考虑,给出活动-能力映射图和能
杨岐宗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杨岐宗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然而,以目前的研究现状来说,中国哲学领域的研究基本上忽略了杨岐宗哲学;而对杨岐宗进行了一些关注的中国佛学与中国禅学学术界,大部分的研究成果,却并非出自于哲学的视角。鉴于目前的研究状况,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平视”的研究态度,采取客观理性、价值中立的学术立场,从杨岐宗哲学的自身脉络出发,以最能够反映杨岐
当前,软件缺陷问题已经对我们的医疗、能源、国防、金融和其他等关键基础设施系统产生了重大威胁。软件中的缺陷源于多种原因,从代码中的人为错误、框架和操作系统中的设计、实现错误都有可能造成软件缺陷。此外,软件复杂性、不断变化的需求、通信方面的错误、请求不可获取及时间开销也被认为是导致软件缺陷的一些原因。例如,由于需要大量的假设性条件,软件项目调度就显得较为困难,容易导致缺陷的出现。很多软件缺陷往往会在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