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结构的相关理论问题学术界早已广泛关注并深入研究,但实证研究起步很晚,而且多数实证研究都属于静态研究,对资本结构动态研究的文献较少,对信息技术业的这个新兴行业的资本结构进行动态研究的文献更为罕见。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所特有的高风险与高度不确定性使其资本结构区别于一般上市公司。本文从资本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入手,力求通过构建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模型分析影响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各种因素,同时分析影响调整速度的因素,对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与最优资本结构相比较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建议。从动态的角度研究资本结构,最优资本结构是一种动态_的概念,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随着经营环境等外部因素以及公司内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要使公司能灵活的适应市场变化,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在融资成本和风险的平衡中取得较好的收益,其资本结构就应有必要的弹性。通过动态调整模型对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研究,有助于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优化其内部治理结构,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国内外对资本结构动态研究现状等进行介绍。国外关于资本结构的动态研究其目的就是建立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动态模型,并利用这些动态模型的原理,通过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他们的研究为我国学者对国内上市公司进行资本结构研究提供了参考。国内近几年才开始有学者对公司资本结构进行动态研究,他们主要是利用国内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通过建立动态调整模型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是一个随着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过程,动态研究弥补了静态研究把最优资本结构看作是一成不变的局限。第二部分是对资本结构基本理论的回顾与分析,包括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MM理论(不含税的MM理论与含税的MM理论)、权衡理论、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优序融资理论、控制权理论。该部分的理论分析为本文实证研究提供了的理论指导。第三部分为本文的实证研究设计,首先分析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以及调整速度影响因素,参考各种资本结构基本理论的观点,结合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本身的特点,判断各种因素的影响情况,以确定本文的研究假设。然后对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的变量以及影响调整速度的变量进行选择,本文主要分析微观因素如何对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产生的影响,实证研究中只考虑可量化因素对资本结构影响的方向和程度。针对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特点,考察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性、资产有形性、资产流动性、非负债税盾这六个因素对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并将其作为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六个因变量。对于调整速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选择偏离最优资本结构程度、公司规模和成长性作为因变量。经过对资本结构基本理论的分析以及结合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自身特点,本文假设公司规模和资产有形性与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盈利能力、成长性、资产流动性和非债负税盾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偏离最优资本结构程度和公司规模与调整速度呈正相关;成长性与调整速度呈负相关。最后是模型的构建,本文研究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所建立的模型是动态调整模型,在模型的构建上,首先构建资本结构研究常用的静态模型对资本结构进行静态研究,它实际上是动态资本结构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此时的动态调整速度为1)。静.态模型假设公司的资本结构在任何时候都是最优的,这个前提过于严格,在现实中并不能成立。资本结构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并且不同公司、不同时期,其最优资本结构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本文构建了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模型,考察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性、资产有形性、资产流动性和非负债税盾这六个微观因素是如何影响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同时也对影响调整速度的三个因素(偏离程度、公司规模和成长性)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本文的实证检验。首先说明样本的选择和数据的来源,以及原始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选择沪深两市A股2002年12月31日以前上市的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以其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半年报、年报数据为样本,所需数据全部由GTA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CSMAR数据库获取。对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后得出自变量之间相关系数较低,可以认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再通过对样本的原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指标变量的基本特征。然后对模型的求解过程进行说明,本文对资本结构的静态研究采用目前多数国内学者在分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时所用的固定效应模型,动态模型的求解采用的是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最后得出实证结果,实证结果表明对于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果,结果显示公司规模、资产有形性与资本结构呈正相关,盈利能力、成长性、流动性和非负债税盾与资本结构呈负相关。从显著性水平来说,动态模型的显著性水平高于静态模型,其调整的拟合优度R2也得到了二定的提高。从回归结果看,公司的实际资本结构与最优资本结构之间的偏离程度和公司规模与调整速度显著正相关,而成长性(GROW)与调整速度显著负相关。另外,本文还将实际资本结构值与根据模型的估计结果计算出的各公司各期的最优资本结构数值进行了比较,发现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在2003至2008年度实际资本结构与最优资本结构存在着不确定趋势的偏离。第五部分提出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建议。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实际资本结构与理论上的最优资本结构有着较大的差距,其资本结构有待于优化。资本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部分就公司方面和外面融资环境两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公司方面,本文认为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应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及公司自身特点,从降低资本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增强资金灵活性等方面入手,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力求建立起资本结构动态优化机制,促进公司资本运行的良行循环,帮助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增强公司资本运行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②降低资本成本,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③增强公司资金的灵活性、协调性和收益性;④根据情况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⑤建立资本结构动态优化机制。外部融资环境方面,本文认为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应以资本市场为统一的基础性资金市场,强调市场机制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为公司合理运用筹资机制提供市场依托和法律准则。具体提出以下三点建议:①建立完善的公司债券市场,使公司融资有更灵活的选择方式;②建立健全我国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国家政策对信息产业的支持;③在充分发挥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的同时,注重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本文的贡献如下:①在内容上本文选择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往很少有文献对这一新兴行业的资本结构进行专门的研究。②从动态的视角对这一行业的资本结构进行了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面板数据的动态调整模型以分析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和调整速度的影响因素,突破了以往静态模型将最优资本结构视为一成不变的局限,使研究结果更接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