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肠I/R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骨骼肌高分解代谢与胃肠激素、中枢神经肽相关性分析目的:验证肠I/R损伤导致的骨骼肌高分解代谢同肠道内分泌激素改变和下丘脑神经肽改变是否有相关性。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Dawley大鼠随机分为肠I/R组和对照组,肠I/R组开腹行肠系膜上动脉阻断30分钟,对照组实施相同步骤但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记录术后24h、Day1、Day3、Day5和Day7摄食量和体重,并按照上述时间点处死大鼠,留取趾长伸肌、下丘脑、血液进行相关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趾长伸肌重量及萎缩基因mRNA表达(Mur F-1、MAFBx),下丘脑弓状核神经肽mRNA表达(POMC、CART、AgRP、NPY),血清胃肠激素水平(Ghrelin、CCK、GLP-1、PYY)。结果:无论是否进行肠I/R干预,两组大鼠术后体重均明显下降、骨骼肌萎缩基因表达增加。两组大鼠均出现下丘脑厌食肽(POMC、CART)mRNA表达增加、摄食肽(AgRP、NPY)mRNA表达减少。两组大鼠均出现血清Ghrelin明显降低,CCK、GLP-1和PYY水平明显增高。左右指标变化在Day1和Day3会表现比较明显,Day5、Day7逐渐恢复。组间比较,与不进行肠I/R干预大鼠相比,肠I/R干预大鼠体重、趾长伸肌、趾长伸肌占体重均下降更明显,肠I/R干预大鼠骨骼肌萎缩基因mRNA表达增高、厌食肽mRNA表达增高、摄食肽mRNA表达减少更明显,肠I/R干预大鼠血清Ghrelin水平降低更明显,并CCK、GLP-1和PYY升高更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下丘脑神经肽POMC mRNA表达同骨骼肌萎缩指标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AgRP mRNA表达同骨骼肌萎缩指标呈显著负相关。血CCK水平同骨骼肌萎缩基因mRNA表达呈正相关。血清CCK同POMC mRNA呈显著正相关,同AgRP 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肠I/R损伤可以导致骨骼肌高分解代谢,这种改变可能同肠I/R损伤引起血CCK水平变化影响下丘脑AgRP表达有关。第二部分CCK对中枢AgRP神经肽的影响在肠I/R损伤导致大鼠急性骨骼肌消耗中的作用目的:明确CCK是否经过中枢途径影响下丘脑弓状核AgRP神经肽表达,从而影响肠I/R导致的骨骼肌高分解代谢。方法:在造模前两周,对大鼠进行第三脑室注射装载POMC干扰序列的病毒,造模前5天,对所有大鼠行第三脑室置管。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实验时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肠I/R大鼠中枢注射AgRP类似物组(AgRP/EG)、肠I/R大鼠中枢注射生理盐水组(Vehicle/EG)、单纯开腹中枢注射AgRP类似物组(AgRP/CG)组和单纯开腹中枢注射生理盐水组(Vehicle/CG)组。造模后AgRP干预组于12h、36h经第三脑室置管注射AgRP类似物,对照组给予注射生理盐水。于造模后48h取材,记录此间摄食量、体重变化,取趾长伸肌、下丘脑组织、血液待测,测量指标同前。第二部分在实验时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肠I/R大鼠中枢注射CCK受体阻滞剂组(CCK-/EG)、肠I/R大鼠中枢注射生理盐水组(Nacl/EG)、单纯开腹中枢注射CCK受体阻滞剂组(CCK-/CG)和单纯开腹中枢注射生理盐组(Nacl/CG)。造模后CCK受体阻滞剂组于12h、24h、36h分解注射CCK受体类似物(L-364,718,1μg;LY-288,513,1μg)。于造模后48h取材,记录此间摄食量、体重变化,取趾长伸肌、下丘脑组织、血液待测,测量指标同前。结果:中枢注射装载POMC病毒后,大鼠下丘脑POMC神经肽、CART神经肽表达均显著下降,并在随后的实验中,肠I/R损伤对POMC神经元相关肽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同中枢注射生理盐水相比,中枢注射AgRP类似物后,血胃肠激素水平、下丘脑神经肽表达无显著改变,但是中枢注射AgRP类似物大鼠摄食量、体重、趾长伸肌重量均明显增加,提示虽然对自身AgRP合成无影响,但是中枢注射AgRP类似物可以发挥代谢调节作用,另外,中枢注射AgRP类似物可以明显改善肠I/R损伤导致的骨骼肌萎缩。无论是单纯开腹还是进行肠I/R损伤干预,大鼠都会出现AgRP表达的下降,但对中枢注射CCK受体阻断剂后,AgRP水平高于注射生理盐水大鼠。另外,中枢注射CCK受体阻滞剂没有发现对胃肠激素表达的影响。结论:肠I/R损伤可以通过CCK对下丘脑AgRP神经元的作用发挥对骨骼肌高分解代谢的调节作用。第三部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肠I/R损伤导致大鼠急性骨骼肌消耗中的作用目的:前两部分发现CCK通过对下丘脑AgRP影响大鼠肠I/R损伤导致的急性骨骼肌高分解代谢。早期肠内营养是重症患者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被证明有利于减轻肠I/R造成的上皮细胞损伤。因此我们推测早期肠内营养是否可以通过CCK-AgRP作用改善骨骼肌高分解代谢。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组,分为四组:肠I/R干预行早期肠内营养组(EN/EG)、肠I/R干预行早期肠外营养组(PN/EG)、单纯开腹行行早期肠内营养组(EN/CG)、单纯开腹行早期肠外营养组(PN/CG)。四组大鼠均给予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和经胃造口空肠置管,与单笼中固定喂养。两组在造模后禁食,不禁水,并于24h后开始营养支持,给予40Kcal/kg.天的热卡供给,采用微量泵24h不间断输注。营养支持三天后测体重并取材,取趾长伸肌、下丘脑组织、血液待测,测量指标同前。结果:由于采用的是低热卡喂养,造模后三天大鼠均表现为体重下降、趾长伸肌重量下降、趾长伸肌同体重比值下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影响因创伤的严重程度而异。在单纯开腹组,同EN相比,持续PN会增加血CCK水平、降低AgRP表达、增加骨骼肌萎缩基因表达,并且体重、趾长伸肌重量、趾长伸肌占体重比值均低于EN组;在肠I/R干预大鼠,持续PN会降低血CCK水平、增加下丘脑AgRP表达、降低骨骼肌萎缩基因的表达,并体重、趾长伸肌重量、趾长伸肌占体重比值均高于EN组。结论:同早期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增加肠I/R干预大鼠急性骨骼肌消耗。但是对单纯开腹的大鼠,早期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急性骨骼肌消耗。所以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要依据对肠道的损伤程度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