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发展,药物微载体的开发和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给药方式例如口服、注射,往往会具有给药不便、给药过量、增加患者痛苦等缺点。多孔药物微载体可以在特定部位给药、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药物的输送效率,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最终达到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在各种构成药物微载体的材料中,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由于其具有大比表面积、高负载能力、稳定的孔体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独特的性质而成为研究热点。此外,通过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孔道开口处添加门控系统,比如用某些聚合物分子修饰纳米粒子,或者将纳米粒子包封于聚合物中,可以得到具有刺激响应性特点的智能药物递送系统。但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孔道尺寸非常小,通常只能负载小分子药物,需要额外的一些表面修饰才能负载大分子药物。这限制了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药物递送系统的载药多样性。此外,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传统药物载体无法实现对药物释放过程的实时自我监测,而这一功能是评估药物递送系统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开发更为智能的功能性介孔药物递送系统。光子晶体材料是一种由单分散粒子快速组装而成的具有高度有序结构的大孔材料,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如光子带隙、明亮的结构色以及特征反射峰,使其广泛的应用于生物传感、多元分析等领域。其中由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组装而成的介孔光子晶体材料,具有分级的大孔和介孔结构,因此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可以应用于动态防伪、可视化吸附等领域。但介孔光子晶体在药物递送领域的价值还有待开发和探索。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利用微流控制备液滴模板的方法,制备了一种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为材料的的多孔微载体,并将其应用于药物负载以及缓控释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介孔光子晶体微球:设计并制作微流控装置、搭建微流控平台,制备尺寸颜色可控的介孔光子晶体微球,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等对其内部、外部形态结构进行表征。(2)基于介孔光子晶体微球构建智能刺激响应性药物递送系统并实现药物协同负载:在制备所得的介孔光子晶体微球上添加温敏性水凝胶构建控制微球内孔道开合的“门控”系统,同时在微球的大孔和介孔中同时负载大分子和小分子药物,评价并监测了微球的载药情况。(3)载药介孔光子晶体微球体内、体外释药和抑瘤效果的研究:对载药介孔光子晶体微球体外释药规律以及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效果进行了研究,对微球释药过程中展现的实时自我监测功能进行了评估,最后建立了相应的动物模型研究该载药微球的抗肿瘤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