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CSA),指的是由于颈椎的病变引起椎动脉血流障碍而导致脑供血不全,临床上出现以眩晕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近年来,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对人们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影响日趋严重。因此,加深对本病的进一步研究,寻求一套安全有效的疗法治疗本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观察坐位下牵引正骨结合电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牵引结合电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别进行比较,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案的优选与组合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牵引下正骨结合电针推拿组(治疗组),单纯牵引结合电针推拿组(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先予推拿治疗,推拿治疗以松解颈肩部浅、深部肌肉为主,再予电针治疗,取穴:病变节段及上下节段颈椎两侧相对应的夹脊穴,每次3-5对夹脊穴,百会,双侧天柱、风池、列缺、后溪。电针治疗后予牵引下正骨治疗,根据不同错位类型分别施以推正法、摇正法、搬正法。对照组:推拿与电针治疗同上,电针治疗后予单纯牵引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首次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的中医症候观察表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分,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以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后两组组间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在治疗后中医各症状组间比较中,除头痛一项外(P>0.05),余均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表明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组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后两组组间《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在治疗后量表各项组间比较中,除头痛一项外(P>0.05),余均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表明在改善眩晕症状与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中,经秩和检验后(P<0.05),表明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牵引下正骨结合电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快速有效地减轻患者眩晕等临床症状,并且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基本无医源性损伤。该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不仅可以纠正颈椎关节错位,改善椎动脉供血,而且兼顾软组织,因此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此疗法是临床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法的优化组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