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事业取得了举止瞩目的成绩,然而在欣喜经济效益取得发展的同时,精神层面越来越被忽视,加之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我国的冲击,我国的主流价值体系在进一步遭受侵蚀和伤害。而志愿服务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时代精神的有力体现,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特征,关系着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祖国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广泛的开展,为我国大型赛事、社会公益活动等的举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中所彰显的志愿服务精神为抵御社会冷漠风气、弘扬社会道德风尚有着现实的意义。然而,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还未规范和完善化,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诸如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内涵认知不清、大学生志愿服务技能缺失、参与志愿服务动机不纯等等,因此无法形成社会道德风尚和长期的行动机制。是以,注重和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要更看到志愿服务本质背后的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精神所反映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内涵,承载了个人的责任担当,更有对社会和他人的的高尚情感,是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体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现代社会公民精神的表现、是个体社会性本质的呈现、是人类在反思现代境遇后所呈现的一种价值追求,体现了人类良好的精神风貌。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要深入理解志愿服务精神所具有的历史意义感,这种精神和价值有利于重塑社会道德,其行动能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本论文以西安理工大学和西安思源学院两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从数据分析中找寻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意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原因。并借鉴国外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好的一些国家的经验模式,分别从横向和纵向对比,为更好的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提供相应的对策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