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结合彩色滤色膜技术实现全色显示,同时也可作为液晶背光源和固态照明光源,其商业化前景非常诱人,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研究。针对目前的白色器件由于结构复杂、制备工艺要求高造成的器件重复性差、成本高的问题,我们利用激基复合物发光制备结构简单色纯度好的白色器件。我们从发光材料入手,选择并合成一种金属络合物的发光材料Zn(BTZ)2,经提纯得到荧光效率高、成膜性好,同时还具有优越电子传输性能的蓝绿色电致发光材料。用TPD作为空穴传输层,Zn(BTZ)2作为发光层兼电子传输层制备双层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利用TPD和Zn(BTZ)2界面的激基复合物发光和Zn(BTZ)2层本身激子的辐射发光得到白色OLED,其光谱色坐标为(0.33,0.33),且在随着外加驱动电压的变化有较好的色稳定性。我们还研究了发光层Zn(BTZ)2膜厚对器件中载流子复合区域产生影响,其膜厚较厚时如80 nm,载流子复合区域基本在Zn(BTZ)2层内,当其膜厚变薄时如65 nm,部分载流子会在TPD和Zn(BTZ)2层界面以激基复合物的形式复合发光,部分仍在Zn(BTZ)2层内复合发光,两者混和得到白光。为了提高白色器件的发光效率,用LiF/Al作为器件阴极增加电子注入,但是经测试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却没有因为电子注入的增加而提高。研究分析可能是由于器件中发光材料Zn(BTZ)2具有较好电子传输性能,使得在发光层中电子是多子,而空穴是少子,因此要增加器件发光效率必须增加空穴的注入,从而使得电子和空穴有效地复合发光。因此我们用导电聚合物PEDOT:PSS修饰阳极ITO来增加空穴的注入,经测试器件的外量子效率有较大的提高,从0.35%上升到0.45%。另外我们还对含吩噻嗪类聚合物发光材料进行了研究,由于吩噻嗪单体M1的电子富集程度较高,因此含吩噻嗪基元的共轭聚合物材料非常利于空穴的注入与传输。与吩噻嗪不同的是,吩噻嗪衍生物单体M2是在吩噻嗪分子结构基础上将给电子的硫原子氧化为拉电子的亚砜基团,由于拉电子亚砜基团的存在,能够提高聚合物材料的电子亲和势进而有利于电子的注入与传输。合成两种PPV类聚合物P1和P4,其中P1只含单体M1,P4含有两种单体M1和M2。将它们制备单一层器件,经测试发现P4器件的外量子效率是P1器件的3.5倍。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虽然我们成功地制备了结构简单的白色OLED,通过修饰电极提高器件光电性能,同时还研究了通过引入吩噻嗪衍生物单体来提高聚合物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但还有一些工作需要深入研究,如通过实验设计和理论模型来分析LiF/Al阴极增加器件电子注入的工作机理,通过对ITO表面氧等离子处理后得到均一平整的PEDOT:PSS阳极修饰薄膜,从而提高器件的稳定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