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池作为古代城市的主体之一,与城市发展、市民生活均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而关于城池建修工程(即“城工”)的研究对厘清城市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明清两代对城池修缮甚为重视,自洪武十三年时定六部官制,明确规定城池建修等事务为工部掌管,之后制度不断完善,至清朝统治后,历朝继续完善。在此时代背景之下,关中诸地城池在明清时期得到广泛的修建。研究城工营建,不仅可以展现明清近六百年关中地区诸地的城建的历史画面,且有利于中华文化的继承,对于城市独特风貌、地域特色文化的承继上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各地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城墙正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而且关中多地的城墙还有存留,对其进行保护利用,不仅对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能量,同时亦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娱乐之处,从而丰富业余生活。此外,今人对当代工程建设质量多有质疑而对古时工程质量颇多赞赏,故希望探讨古时工程建修对现实的工程建设能有帮助。本文以明清时期的关中府县的城池为研究对象,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分为七章:第一、二章,叙述了明清两代关中诸府县城池建修之概况,探讨城池建修的缘由,认识到在明清近六百间关中诸地城池受自然因素、人为活动、政策变化、技术发展等多因素的影响,形成宣德至正统、嘉靖至万历、崇祯、顺治至康熙、乾隆、同治至光绪等数次城池建修活动频繁的阶段。第三章,对于不同时期城工的工期、工费进行探讨,发现城工的肇工时间以春季之一、三月与秋季之八、九月居多。至于其整体城工工期则长短不一,主要受工程规模大小与工程资金充足与否的影响。此外城工工费受城池等级与地理位置的影响,数额不一,且在不同时期来源方式亦有所不同。第四、五章,对城工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分为督工人选、人夫与工匠、工程原材料与基本营法、工程验收及后期维护等问题进行研究,并以此来探索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第六章,对于城工结束之后,诸地所立的城工碑进行研究,明清时期城工碑记主要是由地方官员、地方士绅所撰写,根据城工工费来源不同撰写者亦有不同,因受其记事碑体例所限,故其内容丰富,为史学研究提供帮助。第七章,探讨城工对与提升城墙防御能力、改善城市景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变迁等方面的影响。城工不仅与提升城墙防御能力、改善城市景观等直接相关,而且在诸地城墙的维修过程中,大量资金通过商业途径进入关中各地民众生活、生产流通体系之中,对于关中区域社会农业生产、手工业制造、商业贸易、物流运输等方面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但因城墙维修工程需要耗用大量工料,对于工料产地的生态环境破坏亦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