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渑池地区寒武系第二、三统馒头组中的叠层石及其意义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ntdi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豫西渑池地区寒武系馒头组地层出露良好,地层连续,保存有丰富的叠层石,特征明显,种类较多。通过对豫西渑池地区叠层石的宏观、微观特征的研究分析,为豫西寒武纪古环境的重建与微生物生活方式的复原提供依据。根据其宏观沉积特征,对研究区叠层石划分为5大类,分别是半球状叠层石、波状叠层石、柱状叠层石、不规则状叠层石和绕砾屑生长叠层石。其中,波状叠层石生长在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潮间带上部与潮上带;不规则状叠层石生长在潮间带中上部,水动力较弱;围绕竹叶状灰岩生长的叠层石和小丘状叠层石生长在潮间带中上部到潮上带都可发育,水动力比波状叠层石强一些;柱状叠层石从潮下带到潮间带中部到都能生长,反映出较大的适应性,但是不同的沉积环境其形态也有差异:小柱状生长在水动力较弱的潮间带上部,圆柱状叠层石生长在水动力强的潮间带下部。在研究区叠层石中发现大量微生物化石,以葛万菌为主,保存完好,特征清晰,主要分布特征有直线状、叠状状、网格状和不规则状四种分布形式。对叠层石纹层的研究,发现水动力条件对于明暗纹层的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强水动力条件下的纹层较明显,反之,弱水动力条件下,纹层不容易分辨,泥晶质含量较高。依据水动力条件,本文建立了豫西渑池地区寒武纪不同类型叠层石的沉积环境分布模式,为综合研究叠层石的生长条件及其成因环境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豫西渑池地区寒武纪馒头组剖面出露良好、宏观形态特征明显。本研究选取馒头组主要微生物岩类型中的叠层石、核形石和凝块岩,以及生物碎屑灰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GC-MS进行生
太田辰夫先生对汉语史研究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除了近代汉语研究,他对古代汉语研究以及《西游记》、元曲等通俗文学也造诣极深.其中清代北京话研究无疑是太田先生整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