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四川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成都市总面积12121平方公里,红层区面积达4200km2,占全市面积近1/3,覆盖11个区(市)县的94个乡(镇)。然而在成都红层地区,由于地质以及水文、气象等因素的影响,水土涵养条件差,水资源短缺,地下水是该区的主要水源之一。因此深入研究成都红层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水文地球化学成因,污染现状及污染成因对成都红层地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成都市红层丘陵区为研究区,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以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和水样采取为基础,综合运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等原理,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成都市红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污染成因的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成都红层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和HCO3-Ca?Mg型水为主,所采集水样中也存在HCO3?SO4-Ca及HCO3?SO4-Na两种水化学类型。风化裂隙水、层间承压水及溶蚀孔洞水三类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较为相似均以HCO3-Ca或HCO3-Ca?Mg型水为主。2、以本区环境背景值的上限和《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三类水的水质指标为参考对照,利用单指标污染指数评价法对本区的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污染主要集中于崇州市、大邑县、浦江县、新都区、青白江区及金堂县等地,成都红层区其余县市均为未污染地区或轻度污染地区。3、利用PHREEQC软件对殷家沟小流域地下水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导致小流域水化学组分发生变化的主要化学过程为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的沉淀作用,石英的溶解作用,CO2的溢出以及阳离子交换反应。4、通过MODFLOW对殷家沟小流域污染物的迁移模拟发现污染的迁移范围较小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