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诱导线虫脂肪沉积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_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肥胖是一种影响机体健康的代谢疾病,饮食诱导的肥胖是肥胖研究的主要模型。表观遗传是DNA序列不改变的条件下,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研究肥胖的表观遗传学问题,首先要确定脂肪沉积是否为可遗传的表观遗传现象。是本研究以线虫作为肥胖模型,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以诱导线虫脂肪沉积增加。选取秀丽隐杆线虫为研究对象有以下原因:生长周期短、较大的孵化率、遗传操作简单,突变体种类齐全,RNA干扰容易实现。对线虫进行高浓度葡萄糖饮食诱导,再进行普通饮食的饲喂,发现脂肪沉积增加具有表观遗传现象。我们选取了1 mM和5 mM葡糖糖,分别对野生型N2线虫诱导2代,诱导的第二代定义为P0,之后线虫在普通培养基上饲喂。发现两个浓度的葡糖糖诱导均引起的脂肪沉积的增加。这种脂肪沉积的增加至少可以遗传5代,转入普通饮食饲喂的线虫分别称为F1、F2、F3、F4、F5。而且1 mM葡萄糖诱导后与普通饮食的对照组相比,脂肪沉积的增加在各代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运用定量PCR检测PO至F5代线虫β一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现有些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进一步说明,确定了脂肪沉积具有表观遗传的现象。在线虫中表观遗传与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以及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相关。定量PCR分别检测了这几个修饰相关的关键基因,发现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和乙酰化修饰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变化。线虫的遗传背景的改变影响线虫的脂肪沉积,在突变体tph-1中进行1 mM葡萄糖诱导,发现这个突变体的脂肪沉积增加不具有表观遗传现象。说明血清素信号通路,可能影响线虫脂肪沉积的表观遗传。综上所述。mM和5 mM葡萄糖诱导的野生型N2线虫脂肪沉积的增加,具有表观遗传现象。因为,1 mM葡糖糖诱导的线虫脂肪沉积在各代的均显著增加。因此,选取1 mM葡糖糖诱导即可达到实验目的。定量PCR检测β-氧化相关基因,也得到了证实。检测与表观遗传相关的组蛋白修饰的关键基因的表达,发现线虫脂肪沉积的表观遗传受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以及乙酰化修饰影响。通过tph-1突变体的实验,证明血清素信号通路可能影响了线虫脂肪沉积的表观遗传。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是普及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的关键,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多媒体集形、声、光、色、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美术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更科学、与日俱增的先进的
近年来在役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在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评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土木工程结构的长期服役中,混凝土的强度会慢慢下降。准确地预测出混凝土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的强度退化对于正确评估结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收集整理混凝土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和MATLAB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对混凝土强度进行了预测研究。首先,本文论述了神经网络的基
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是我国重要的纤维和油料经济作物。在亚麻、黄麻、苎麻三大麻类作物中,亚麻具有纤维品质好、植株小、生育期短、自花授粉、种子繁殖、种子小且量较大,基因组较小(2n=30,约700 Mb),研究基础较好等特点,有纤维用、油用及保健等多用途,适合用于麻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代表材料。本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建立高效的亚麻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旨在用于建立T
摘要:在任何一个教育系统中,课程都居于核心位置。教师为落实课程而教,学生为掌握课程而学。校本课程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最基础的一环。本文主要论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原則、生物教师在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以及生物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生物校本课程;生物教师;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105
  三维虚拟互动科普教学课程主要是利用自然博物馆采集的数字化资源成果,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主导,结合科普课程教具箱的使用,设计制作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科普教学课程,并配以高端3D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