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科学教育不可忽视。其科学观的形成状况直接反映出科学教育和传统民俗文化对其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生的科学观,反观其接受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分析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生科学观的成因,能为凉山彝族地区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教育发展路向提出一些建议。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田野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以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的科学观为调查对象,从科学态度、科学价值、科学精神三方面调查了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生的科学观的现状。调查发现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生形成了带有民族信仰特色的科学观。他们具备质疑、实证和开明的科学态度,也认识到科学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他们具备合理地怀疑的科学精神。但是,他们也处于彝族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的复杂的矛盾之中。在此基础上,通过田野和访谈进一步分析了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生科学观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凉山彝族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应在贯彻国家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彝族地区生产生活的特色及需要,以提高彝族学生自身的素质,培养彝族学生运用科学方法保护和发展彝族地区的人文资源优势的能力;凉山彝族地区的校本课程要注重彝族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在课程内容上应在熟悉凉山彝族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教育;凉山彝族地区的师资培养上,也要加强科学教育科目的教师的知识专业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