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冯至《十四行集》的西方资源及意义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jing202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40年代初,以“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扬名的冯至出版了一本运用十四行体形式创作的诗集——《十四行集》。这部诗集无论是在冯至个人的诗歌创作生涯中,还是在同时期众多诗人的创作中,都显得与众不同。不同的原因主要在于西方文化资源对他产生了尤为重要的影响。追溯冯至的诗歌创作历程,可以发现冯至在创作《北游》之后陷入精神与创作的双重危机,五年的留德经历以及对德语文学的广泛的接触,使得之后的《十四行集》展现出完全不同的诗性品格和艺术风貌。从细读《十四行集》入手,不难发现诗歌中蕴涵着冯至对人的生存处境等存在问题的深刻思考。首先是对个体存在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所谓人既要独立承担起自己的生存问题,同时还要与他人互相分担,拓展、深化个体的生命。这主要源自于存在主义思想家克尔凯郭尔和雅斯贝斯的生存观念;其次则是在《十四行集》中,冯至对待死亡的态度明显区别于中国传统生死观念,而与存在主义的“向死而生”的生死观十分相似,其中可见得海德格尔和里尔克生死观念的影响痕迹,尤与后者类似。冯至不仅力图揭开死亡的遮蔽,而且将死亡纳入生命,追求“正当的死生”。冯至存在意识的建筑使得《十四行集》成为诗与思结合的“存在之诗”,获得了一种中国诗歌向来缺乏的超越性的诗性品格。至于《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则有着强烈的现代主义诗歌色彩,这直接得益于冯至对里尔克、歌德为代表的西方诗哲艺术精神的借鉴,从而使得诗歌从抒情转向了运思,通过对日常生活具体事物的观察和体悟中发掘更普遍、更一般的思想和意义。最后,冯至对十四行体的创造性转化也是《十四行集》的一大亮点。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从而培养
毛泽东非常重视公安队伍建设,他有关公安队伍建设重要性、公安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正确处理公安人员违法违纪问题等论述,对我们搞好目前的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
本文依据知识经济的经济特征、空间特征及大学城的规划内涵 ,在进一步对上海市杨浦区科教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大学城 (暂名 )规划构想 ,并剖析了规划建设上海大学
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即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全程可追溯体系的概念、构建内容与关键点技术等,以供研究与应用参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除了依靠产品的质量、售价、服务等手段提高市场占有率外,赊销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商业信用的使用,造成企业应收账款比例明显增加,尤其是物流企
"民俗精英",专指那些仅限于在特定民俗事象中具有明显的话语权和支配力,并且实际引领着该项民俗的整合与变异走向的个人及其组合,与"地方精英"在一个地方的多项甚至全部事务
分析我国养老地产研究现状不难发现,现阶段我国对于养老地产的研究,注重对建筑和室内环境的研究,而少有对其外部配套的景观环境的研究。但是养老地产主要针对人群的特殊性,决
对话式德育,是德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改十多年来,对话式德育的理念虽然逐渐深入人心,但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对对话的理解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对话式德育课堂的建构
目的随着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在逐年上升,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慢性病的防控,于2010年在全国各地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本研究在云南省昆明市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内两个社区中,
<正>安全问题引发监管层和行业关注,实际上是提醒狂飙突进的风电,该放慢脚步,审视自己了大风起兮云飞扬。但随着大风起舞的不仅是清洁的电力输出,还有一连串的事故和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