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称”是装饰艺术的一大表现特色,装饰艺术中的对称,无论是从构图上,色彩的和谐上,还是视觉体验上,都是有规则、有节奏、有不同表现方法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看见的、用到的、体会到的令我们感到舒适的事物中,往往是个别没有遵循这一“法则”的,也就是“非对称”的,这里我们总结归纳为“相似对称”。关于“相似对称”最初的理解即为看似对称的物体中,却有着不对称的因素,看似规律的物象中却有着不平凡的元素,这里不仅体现在形式构图方面,而且在物象自身的形式中也反映着“相似对称”的理念,物象介于似与不似之间,最高达到意念上的平衡与和谐,这种对于装饰绘画的定位表现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心理体验是论文创作实践所要诠释的重点。以绘画手段展开的对于“相似对称”表现的研究,它描绘的本身并不重要,即“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画”,也就是装饰绘画手法是如何对“相似对称”这一固定的理念进行创新和表现的。材料和肌理的表现来丰富画面,也是不可或缺的。相同的题材,但是在不同的表现处理手法上同样会产生“意料之外”的特征。这里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含义除了站在画面全局的立场上来解释之外,也涵盖了物象本身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即物象似与不似的形象就足够解释这一概念的涵义了。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形体脱开世俗的桎梏之后,精神才会完满。1这里我们提取了“似与不似”的观念,看似在情理之中的装饰形象却产生了意料之外的艺术变更,这样的形象就不那么的呆板桎梏了,反而焕发出了新的结构。其次我认为是在构图上,也就是结构安排上的“相似对称”,如果说“相似对称”能够达到一个最高的点,我认为这个点便是心理上的均衡,视觉体验上的和谐。这种“情理之中”的均衡对称状态当中又包含有不同的视觉及心灵上的突发体验,使每位观者产生不同的思绪状态,不同的品味,视之为最深程度上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种视知觉往往提升到心理的程度上,即抛开物象,去除物象本身的客观存在状态、构图和色彩的表层体现方式,在看似不对称的“相似对称”环境中去感悟到美的另一种存在。“相似对称”虽然是对称的一个延展的分支,但并没有脱离美学观点,也符合传统美中和谐求变的主旋律。这里我们可以视其为对称的“变体”,现实的设计应当是以实用性为首位,装饰性为辅,但这里并没有泯灭装饰的重要性及存在性,在彰显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进行适当的艺术化处理,真正将“相似对称”应用到实际中,我们不难发现,装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我们正是要在那些习以为常的对称的物象中去追寻新颖独特的视觉体验,去表达出我们对装饰、对设计另一方面的认识。关于“相似对称”的设计应用,这里我归之于装饰造型的大基础上,运用“相似对称”的物象与实际首饰的造型相结合,运用绘画的表现手法进行描绘,缔造了一种现代设计的“稳中求变”的思潮与模式,突破了传统首饰珠宝对称严整的结构,赋予其动态的变化之美,彰显了现代设计的创新与革新意识。另外将一系列的装饰造型图案化并进行相应的归类,选取丝巾的平面模式,在看似对称、对等的矩形质地上进行装饰图案的绘制,并能体现“相似对称”的结构主题,是将这一概念运用到实际现代设计中的大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