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地区乡村设计导则编制研究——以清远市门口岗村为例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快速城市化的影响下,乡村问题日益显著。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热潮的掀起,乡村建设无序问题越发严重:新老建筑风貌不协调,本应保留的历史传统与地域文化遭到破坏,乡村环境“脏乱差”。解决乡村问题逐渐引起了各级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乡村法律法规,然而,现有的乡村规范性文件多属于宏观导控的范畴,落实到具体空间的导控内容尚不全面、针对性导控力度不足。对于村庄规划的合理性、建设的规范性等被反复提及并引发热议。为此,本论文尝试从乡村设计导则的视角着手,选取粤北地区乡村实例展开乡村设计研究,希望导则能有效地引导乡村朝着有序、美观、富有特色的方向发展。  论文的基础研究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乡村的普遍问题和粤北乡村的特殊问题进行了剖析,且收集了国内外大量乡村导控的资料,针对乡村的问题与导控的不足提出乡村设计导则的编制,并指出乡村导则的必要性与特殊性,此部分构筑本文的理论基础。论文的主体研究部分,选取典型的导则案例深入解读,从案例中归纳出乡村导则编制的一般性规律,并结合粤北乡村现状,从编制目标、编制原则、编制程序、编制内容四大层面阐述了粤北地区乡村导则的编制方法。论文的实证研究部分,选取清远市门口岗村为实例进行具体的导则编制。在导则编制前,通过实地调研对门口岗村的建筑、空间、环境分别进行了分析,基于现状问题与设计要求开展对门口岗村设计导则的编制。  本论文通过研究发现:中国乡村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控制约束问题、规划建设问题、规划落实问题;粤北乡村存在的特殊性问题是环境恶化问题、开发建设问题、文化传承问题。为了针对性地解决粤北乡村特殊性问题,粤北地区乡村导则的编制应该注重环境的导控、开发建设的导控、文化保护的导控。基于上述基础性研究与门口岗村现状,建议从环境整治规划指引、开发建设控制指引、历史文化保护指引三个方面深入到门口岗村进行导控,提出门口岗村设计导则,希望能指导门口岗村的具体建设。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浪潮的涌进,城市空间资源变得日益紧张,城市集约化建设需求逐渐增强,城市空间的多层次利用成为缓解空间资源短缺矛盾的途径之一,也导致了更为复杂的城市立体空间系统。
随着人类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加剧,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城市立体交通规划和建设,现代城市人行天桥为保障行人的安全应运而生。城市人行天桥在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近60
天津的形成,源于便利而关键的水运枢纽位置,军事、经济、政治上的战略意义也因之而起。不仅如此,水运给天津带来的妈祖信仰,在国家话语认定和民间结社推动下,最终促成了天津皇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