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至今,沥青路面在公路建设中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使公路基础设施总体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半刚性基层广泛应用于我国道路结构中,这主要是由于半刚性基层路面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等优点。半刚性基层虽然有着以上突出的优点,但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主要表现在:半刚性基层自身容易产生干、温缩裂缝,进而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反射到面层,形成反射裂缝;同时半刚性基层也不易于修补,进而影响了沥青面层的使用寿命,以及水损害等问题。另外,半刚性基层损坏后修补困难。近年来,人们发现在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之间设置级配碎石柔性基层可以有效减少反射裂缝。但它的缺点主要表现为:回弹模量小,应力扩散能力差和塑性变形大。因此对于级配碎石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综合半刚性基层和级配碎石基层各自的特点,本论文提出了半柔性基层的概念,所谓半柔性基层,是介于半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之间的一种结构形式。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通过降低混合料中的水泥剂量,柔化半刚性基层,从而达到防止反射裂缝的目的。本文针对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材料进行了室内配合比设计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同时本论文依托抚顺沈环线大修工程,铺筑一段2.5km试验路段,对沈环北线试验路段进行现场检测,内容主要包括: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压实度检测、回弹模量检测。同时借鉴现行规范和已有成熟的研究成果,对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主要有:混合料的拌合、混合料的装料与运输、混合料的摊铺及碾压和养生四个方面。同时对施工质量控制指标和控制标准进行研究,全面研究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及控制指标,对于保证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对试验路路用性能进行了长期观测,进而验证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抑制反射裂缝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