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江苏省科委应用基础资助项目,本课题组己对柱下桩承台、墙下桩承台及桩筏基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常出现柱、墙同时作用在承台(筏板)上的情况。因此,本文在重点研究该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一个合理的、统一的桩承台、桩筏基础按空间桁架理论的设计方法,并编制了可资应用的软件。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
1.对本课题组多年来关于刚性承台按空间桁架理论设计的机理、柱下和墙下六桩承台等大型试件的试验结果、结合试点工程的现场实测成果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2.通过对柱—墙下承台进行的有限元分析探讨,提出了柱—墙下承台按空间桁架理论的计算方法和柱—墙下承台不同荷载情况的荷载等效方法,进而建立了在各类荷载条件下均可按照空间桁架理论的厚承台进行计算的方法。
3.根据课题组对桩筏基础的研究成果,建议对桩筏基础的厚度由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抗裂度控制。这种局部控制的方法,可使筏板转化为刚性承台问题,进而可统一以空间桁架理论为基础,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
4.对直接参与测试的柱—墙桩承台试点工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处理,并与前一个试设计和实测的桩筏基础试点工程进行了对比。两个试点工程的实测结果均表明,在任意荷载下,桩承台、桩筏基础均可按空间桁架理论进行工程设计。
5.编制了桩厚承台的空间桁架设计方法程序,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表明白编程序有足够的精度,可用于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