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乳腺癌是近年来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家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饮食习惯,也随之有着一定的改变,我国女性乳腺疾病日益增高,尤其是乳腺癌的发病率的上升,严重影响了女性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乳腺癌患者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而且值得关注的群体。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许多基因和激素受体的表达密切相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某些分子标志物与乳腺癌的预后和治疗有关,研究这些指标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临床治疗和判定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目的通过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激素受体和基因的表达,并探讨这些指标与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以及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筛选出有价值的临床指标,为乳腺癌的预后评估和临床治疗,免疫治疗等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10月到2011年6月具有完整临床病理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01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及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P53, C-erbB-2, ER, PR, CD44v6, E-cad, ki67, TopoisomeraseⅡ,nm2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这些指标与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这两个因素的关联性,从而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1.收治的101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其年龄分布于28-85岁之间,中位年龄是49岁。其中28-50岁有57例(56.4%),51-85岁有44例(43.6%)。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是根据2000年中国肿瘤病理学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其大体情况是:临床分期Ⅰ期有17人(16.8%);Ⅱ期61人(60.4%);Ⅲ期23人(22.8%)。肿瘤大小分布:T117人(16.8%);T271人(70.3%);T39人(8.9%);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T44人(4%)。对年龄分布和临床病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年龄分布与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基因和激素受体指标P53, nm23, ER, PR, CD44v6, E-cad, ki67, Topoisomerase Ⅱ,其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9.3%,40.6%,69.3%,61.4%,64.4%,71.3%,68.3%,45.5%。其中ER, CD44v6的表达强度与肿瘤大小有关联(P<0.05),列联系数分别为0.382、0.483。C-erbB-2,ki67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相关性(P<0.05),列联系数分别为0.585、0.353。其他指标与临床病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分布与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和C-erbB-2分别与肿瘤大小和临床分级有关联。CD44v6用于肿瘤细胞粘附和转移等方面的研究,其表达与肿瘤大小有相关性;ki67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