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计委员会制度是英美等国家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审计委员会的建立和健全对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起着一定的作用,审计委员会已经成为董事会下属的最重要的专门委员会之一。2002年年初,中国证监会与原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该准则第五十二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在公司的授权下,负责处理公司财务和内控制度监督等事项,在财务信息披露过程中尤其是在发现和防止财务报告欺诈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事例比比皆是,因此,审计委员会被赋予重要角色,在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此外,审计委员会在完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方面也能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由于审计委员会制度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国内实务界对其了解不甚清晰,学术界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对其某些方面的介绍、探讨阶段,没有深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审计委员会及其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审计委员会在我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给出一些有益的建议。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章为引言,就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章结构安排等做了说明。正文分五章:第二章讨论审计委员会的变迁和启示;第三章研究公司治理中的代理理论,引出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必要性,讨论其与公司治理结构其他主体的关系;第四章从总体设立、行业、地域、特征、效果等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现状进行详细的描述性分析;第五章从章程制定、人员质量等五方面剖析目前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的主要不足;第六章主要针对第五章讨论中存在的不足,给出相应的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