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劳动视角下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jieyeyi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涌现出大批的城镇下岗失业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非正规就业劳动机制灵活、就业准入要求低,能够满足各种不同需求层次劳动者的就业需要,因此它越来越成为各种富余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导致劳动力市场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非正规就业群体成为城镇就业人口的主流。该群体既无特殊的劳动技能,也没有其它较多的可供利用的社会资本,他们只能凭靠出卖自己简单的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就业,属于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劳动就业容易受歧视;劳动报酬得不到保障;劳动强度大,其人格尊严很难得到保障;劳动卫生安全条件较为恶劣,工作本身危险,容易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居住条件特别差,生活条件难以保障,身心健康容易受到伤害;劳动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很少,其自身的劳动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尤其是在部分民营私有企业中,劳动者的劳动条件非常差,劳动安全事故常常发生,劳动者常常成为劳动安全事故的牺牲品;劳动时间的无限延长,使得该群体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遭到严重的损害;故意拖欠、恶意克扣劳动报酬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该群体劳动关系的博弈能力非常低,权利屡遭侵犯,尊严屡遭裹渎,严重处于被歧视、被剥夺和被边缘化的地位,威胁并影响到了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已经成为社会稳定的严重隐患。国际劳动组织为了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解决全球化条件下各社会领域及其劳动者劳动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体面劳动概念,并把它作为解决各种社会和劳动问题的战略目标。我国政府积极响应和支持,把实现全民体面劳动作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之一。而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现状与体面劳动的要求相差甚远,要想实现政府的全民体面劳动目标,必须以促进非正规就业群体的体面就业,保障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合法劳动权益。社会和谐的基石是劳动关系的和谐,而劳动关系和谐的核心就是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受到充分的保障和体面劳动的实现,基于此,本研究以当代西方六大劳动关系理论的观点为主线,结合制度依附理论和社会平等理念共同形成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体面劳动与劳动权益的内涵与特征进行界定,厘清了体面劳动与劳动权益之间的关系;在确定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本研究通过历史研究法对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劳动权益保障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了梳理,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目前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的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一些置信度较高的历史宏观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我国目前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再利用规范性分析方法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探索其根由;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的影响因素和后效变量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八个相关假设,并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通过体面劳动理念和内涵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衡量指标体系进行了理论筛选,再通过隶属度、相关性、项目分析、信度和效度等实证研究方法最终遴选出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的调查量表;通过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对其提出的八个理论假设进行验证支持,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后发现:由于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不完善,城镇非正规就业成为目前就业的主流,导致劳动市场秩序更加复杂和混乱,强资本弱劳工的现象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我国劳动立法和相关劳动法规政策制度还不完善,劳动监察不到位,导致部分民营私有劳动就业组织利用法律漏洞来侵犯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益;在部分民营私有企业中,根本没有成立工会组织或工会组织的不健全、不独立,导致工会组织不能真正代表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低,依法维权意识薄弱等问题。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了构建以政府、劳动就业组织、工会组织和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自身多方合作互补的劳动权益保障新模式,通过这多方相互能够制约的力量,构建一个相对有力的以及优势互补的多方监督协作体系。本研究在结构上共由八章构成,具体结构如下:1导论。本章主要对选题的背景、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研究思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的结构安排和预期创新进行阐释和介绍。2非正规就业的理论基础及其相关研究。本章主要以当代西方劳动关系的六大理论观点为主线,结合制度依附理论和社会平等理念共同形成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对非正规就业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述评,对非正规就业的内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本章还采用了社会分层理论把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分为利益受益和利益受损两个群体,从而锁定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利益受损的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3劳动权益与体面劳动研究。本章主要就国内外劳动权益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与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劳动权益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再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劳动权益分为五个层次:生存权、安全保障权、社会认同权、尊重权和自我实现权,为后续的理论模型研究提供铺垫;本章还就国内外对体面劳动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提出了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体面劳动的内涵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与讨论了劳动权益保护与体面劳动的实现之间的关系。4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的历史演变与存在的问题。本章主要采用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把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分四个历史阶段,对这四个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研究,每个阶段都分别从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和职工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一些置信度较高的历史宏观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我国目前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采用规范性分析方法探索其问题存在的根由。5体面劳动视角下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的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本章首先探讨了影响城镇非正规就业劳动权益保障的因素:劳动者个体属性、组织所有制属性、地域经济属性、工会组织和政府职能定位与运行效能,这些因素都对劳动权益保障有影响;其次探讨了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的后效变量:劳动权益保障对劳动者工作生活质量、组织绩效和和谐劳动劳动关系的构建的影响;提出了八个理论假设,在这八个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的理论模型。6劳动权益保障状态下的各种衡量指标体系构建。本章首先对国内外体面劳动的测量指标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文献分析,然后以体面劳动的内涵和它所蕴含的基本理念作为劳动权益保障指标体系遴选的理论基础,从理论视角遴选出5个维度、14个基本指标和66个指标要素;再通过隶属度和相关性实证分析,最终以实证的方式遴选出56个指标要素;本章还通过文献及理论研究探索构建了政府职能定位与运行效能、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组织绩效和和谐劳动关系的衡量指标体系,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7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研究。本章主要对研究方法的介绍与探讨,包括问卷调查的过程与样本的基本情况,项目分析方法、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和描述性统计等内容。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独立样本T检验法、多元回归法和相关性分析法等,验证了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保障了后续分析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此基础上对第五章构建的理论模型中八个基本假设进行了验证;同时还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探寻了影响城镇非正规就业劳动权益保障水平的因素,还确立了各因素的权重。8结论与建议。本章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结论进行概括性总结,对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加以介绍;同时还针对结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从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人均GDP大于2000美元时,财产性收入将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而通
训诂概指各种文献解释工作。其基本的解释模式,或基本的方法,是“诂—训—传”亦即语言解释与心理解释的有序展开与有机结合。训诂学就是关于文献解释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学问
选取贵州省某地选煤厂入选原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及波谱、逐级化学提取和浮沉试验,对贵州某地煤中砷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煤中砷含量严重超标,并且砷元
贺兰山军事文化因贺兰山而名、因贺兰山精神而立,是宁夏军区部队的特色文化、品牌文化,其文化特性为宁夏军区部队走出文化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奠定了坚
报纸
金融软件性能(压力)测试工作流程和方法可遵循软件测试流程的一般规律,但是也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任务的内容不同,比如性能测试需求的收集主要是确定业务交易模
就实施乡村振兴的7个基本原则(“七个坚持”)即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
在高职教育改革中,解构传统的学科体系,设计开发与企业实践密切联系、理论与技能高度统一的综合课程,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新体系,是社会技术进步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
在影片《楚门的世界》中,导演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当代技术进步与商业化媒体控制的"真人秀",主人公楚门、群演人员、节目观众共同成为了媒介权力与消费快感的供给主体。通过对影
产业集群演化是全球通道和本地蜂鸣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其全球通道和本地蜂鸣的作用方式和效果并不相同。通过调研访谈张江高科技园区集成电路企业及相
标题是报刊新闻的浓缩和概括。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英汉报刊新闻标题都会采用修辞手段来增加标题的趣味性。从交际修辞和美学修辞的角度来对比赏析英汉新闻标题的修辞特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