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循证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N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为NICU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制定详尽的检索策略,采用美国霍普金斯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方法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等级与质量评定,总结出N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计算公式及资料收集方法,通过专家小组讨论初步拟定适合中国国情的N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采用Delphi咨询法,按照Likerts5级评分法,对初步形成的指标条目的重要性、计算公式的合理性、收集资料方法的可操作性进行评价。由6个省份的18家三级医院的NICU专家进行函询论证,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N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及其计算公式与资料收集方法。运用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变异系数、协调系数等指标,对专家函询的可靠性和代表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构建了疼痛处理率、噪音发生率、ROP发生率等11项N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包含了指标内涵、计算公式、分子分母释义、资料收集方法。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5.12%和97.44%(>6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6和0.87(≥0.7);2轮专家函询后各项指标重要性的变异系数为0.00-0.23,计算公式合理性的变异系数为0.03-0.27,在收集资料方法可操作性方面,除疼痛处理率和噪音发生率变异系数分别为0.34和0.30外,均小于0.3。研究结论:构建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11项N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确立了各指标的内涵、计算公式及资料收集方法。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变异系数等结果证明专家函询代表性和可信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