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继进入老龄化的事实告诉我们,老龄化不只是发达国家的特有的产物,它是所有工业化国家都不可避免人口现象,我国也在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我国的工业化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仍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有相当的差距。因此,我国面临着推进工业化升级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双重挑战。
从我国老龄化的情况来看,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比较大。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老龄化差别较大,基本上是由东向西区域梯次型的发展状况。这种老龄化现象的地区差异值得我们思考。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工业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构建新型工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工业化与老龄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系。并根据本文研究结论,从区域发展的视角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空间上我国省域范围的老龄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是整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即工业化程度越高的省份老龄化程度也越高;时间上我国的老龄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的相关性近年来有所降低,主要是因为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口的机械变动对人口的影响开始增大。针对空间上相关性表现的差异性本文划分了四类老龄经济区,并进一步分析各老龄经济区的典型样本,以解释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与不同人口老龄化阶段的各个典型区域的人口经济特征、人口老龄产业战略的选择与调整趋势中的规律性。从而在老龄化的研究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