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CT灌注成像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lton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乳腺肿瘤CT灌注成像研究目的:初步研究乳腺肿瘤的CT灌注成像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60例乳腺疾病患者行乳腺CT灌注扫描,共扫描66次,扫描前均做过乳腺X线钼靶摄影及超声检查。其中乳腺癌组30例,年龄37~76岁,中位年龄50岁,病灶大小0.60~10.00cm,中位数3.41cm,临床检查除3例腋窝淋巴结阳性外均为淋巴结阴性患者,以乳腺癌患者健侧正常乳腺为对照组;纤维腺瘤组14例(其中1例巨大腺瘤,1例合并有血肿,2例多发腺瘤),年龄20~55岁,中位年龄47岁,病灶大小1.20~10.90cm,中位数4.60cm;其他良性病变组16例,年龄36~71岁,中位年龄49岁,包括乳腺囊肿3例、乳腺增生6例、乳腺癌术后瘢痕组织形成6例、假体植入1例;6例患者化疗2个月后复查并采用同样的灌注扫描方法,将此6例设为复查组,年龄42~67岁,中位年龄51岁,病灶大小1.50~4.90cm,中位数2.30cm。造影剂注射速率6.0ml/s,延迟5s后扫描,前1分钟每隔2s扫描一次,后2分钟每隔4s扫描一次,总共扫描3分钟,必要时可延迟至5分钟。利用灌注软件Basama6.0测量病变感兴趣区(ROI)的时间一密度曲线(TDC),并计算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组与纤维腺瘤组的TDC曲线可归为Ⅰ、Ⅱ、Ⅲ型,乳腺癌的TDC曲线主要为Ⅰ、Ⅱ型曲线,以此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达86.4%,而纤维腺瘤TDC多表现为Ⅲ型曲线。乳腺癌组CT灌注参数BF、BV均高于健侧正常对照组,TTP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各参数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乳腺癌组BF高于纤维腺瘤组,TTP低于纤维腺瘤组,两组间BF、TTP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V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BF、BV平均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TTP平均值低于良性病变组,二者之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腺癌复查组化疗后BF低于化疗前,TTP较化疗前有所延迟,化疗前后BF及TTP平均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BV平均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与纤维腺瘤的时间-密度曲线不同,以此可以鉴别乳腺癌与纤维腺瘤,对一些不典型病例的鉴别还需结合其形态学特点及灌注参数等指标进行综合诊断。乳腺癌CT灌注表现与正常乳腺、纤维腺瘤以及其他良性病变的灌注表现不同,乳腺癌表现为高灌注,其特点对乳腺癌与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很有帮助。纤维腺瘤为较高灌注,与乳腺癌灌注参数BF、TTP有明显差别,乳腺癌和其他良性病变灌注参数有明显差别。乳腺癌复查组化疗前后BF及TTP平均值均有明显差异,化疗后BF平均值有所减低,TTP也有所延迟。第二部分:乳腺肿瘤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目的:观察并计数乳腺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与CT灌注参数的相关关系;比较乳腺癌与纤维腺瘤MVD的特点。资料和方法:在第一部分研究的60例病人中,选取手术切除前做过CT灌注扫描且未做化疗的乳腺肿瘤病例23例,均为女性,乳腺癌组15例,包括浸润癌12例,髓样癌1例和单纯癌2例,年龄38~75岁,中位数年龄55岁,病灶大小0.60~8.50cm,中位数3.00cm;纤维腺瘤组8例,包括巨大腺瘤1例,多发纤维腺瘤1例,左乳腺瘤伴右乳血肿1例,其余5例为单发腺瘤,年龄20~55岁,中位年龄45岁,病灶大小1.20~10.90cm,中位数4.50c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标记乳腺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分析微血管密度(MVD),并与CT灌注参数进行相关性研究;将乳腺癌MVD与纤维腺瘤MV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例乳腺癌患者CT灌注参数BF平均值为26.23±11.28 ml/min/100g,BV平均值为23.98±7.42 ml/100g,TTP平均值为55.33±16.89 s,200倍视野内MVD平均值为45.66±9.05个。乳腺癌CT灌注参数BF与MVD呈正相关(r1=0.42,P1<0.05),TTP与MVD呈负相关(r3=.0.74,P3<0.05),而BV与MVD无明显相关关系(r2=0.18,P2>0.05);8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CT灌注参数BF平均值为10.08±2.34 ml/min/100g,BV平均值为20.45±5.13 ml/100g,TTP平均值为125.00±10.95 s,MVD平均值为37.18±10.91个。乳腺纤维腺瘤CT灌注参数BF、BV均与MVD呈正相关(r1=0.53,P1<0.05;r2=0.66,P2<0.05),而TTP与MVD无明显相关关系(r3=0.32,P3>0.05)。乳腺癌与纤维腺瘤的微血管分布不同,乳腺癌微血管分布不均匀,多靠近坏死组织、肿瘤边缘、包膜及纤维间隔处分布,而纤维腺瘤微血管分布较为均匀。乳腺癌MVD平均值大于纤维腺瘤MVD平均值,但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肿瘤CT灌注参数与MVD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动态反映微血管情况,可以用于活体中肿瘤新生血管的评价,为进一步研究乳腺肿瘤CT灌注成像与预后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乳腺癌与纤维腺瘤的微血管分布不同,乳腺癌微血管分布不均匀,多靠近坏死组织、肿瘤边缘、包膜及纤维间隔处分布,而纤维腺瘤微血管分布较为均匀,乳腺癌MVD平均值大于纤维腺瘤MVD平均值。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是胸部影像学研究的重点,传统影像学主要根据肺癌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诊断。随着现代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功能影像技术
目的:本课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FHIT、MSH2及P21在肺癌和癌前病变组织芯片及细胞芯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肺癌中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三种蛋白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转化引起的疾病,其特点之一是细胞分化被阻滞在幼稚阶段,不能产生成熟的功能白细胞,从而导致贫血、出血、感染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因而,诱导白血病细胞
大学生是一个优秀的青年群体,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繁荣和发展。邓小平高度重视青年教育,
利用16位凌阳语音单片机、DS18B20温度传感器、压电陶瓷片、水银开关等设计一款便携式人体生理参数监测仪,可实时检测锻炼者的体温变化、脉搏跳动情况,记录跑步者的步数,计算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高度重视培
目的:最近研究显示癌症来源于癌干细胞(CSC) ,即肿瘤源发细胞,其有许多特性与干细胞相似。已分离鉴定出人的癌症细胞中存在CSC,而动物源性CSC的分离鉴定仍未见报道。根据人源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将光动力疗法应用于体外净化肿瘤细胞是一种治疗白血病的新方法,它通过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在一定的
<正>探讨新疆哈萨克族RA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和DR1基因与疾病的相关性。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26例哈萨克族RA患者及121名哈萨克族健康人的HLA-DR4、DR1基因频
会议
目的PUMA(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apoptosis)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强大的促凋亡作用的Bcl-2家族BH3-only亚家族的成员,它可以通过p53依赖途径以及p53非依赖途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