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锰矿碳热法固相还原制备锰铁合金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_mosquito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锰总产量的90%消耗于钢铁工业。锰对提高钢的强度、韧度、硬度和淬火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锰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以锰铁或锰硅合金的形式加入钢液。但锰系合金的生产过程存在能耗高、流程长、污染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新型低能耗、无污染的锰资源利用途径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中低品位氧化锰矿为对象,研究了碳热法固相还原制备锰铁合金的基础理论及工艺条件,通过对碳热还原过程热力学研究,及还原过程中各工艺参数作用规律的研究,得到了碳热法固相还原制备锰铁合金的工艺参数。热力学研究表明碳热法还原氧化锰的过程中,还原反应的预还原阶段即锰的高价氧化物向MnO转变过程主要通过间接还原反应发生,终还.原阶段即MnO生成金属锰、Mn3C、Mn7C3的起始反应温度分别为1698K、1666K、1615K,锰的碳化物可优先于金属锰生成。碳热法固相还原工艺参数作用规律研究表明:固体碳在还原过程中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即:碳是反应过程的还原剂、碳在固-固反应中起中间产物作用、碳具有促进金属相凝聚的作用。碱度决定了渣系中C2S的生成及冷却过程中的相变,相变是渣金分离的基础,相变发生的最低碱度为1.6。添加剂的作用表现为促进金属相凝聚,降低渣金界面张力,一定量的添加剂可增大锰在渣金间的分配比,使渣金分离效果显著,降低金属元素损失于渣中。产物微观结构及成分分析表明:升温过程中三元熔体的组成由FeMn2.6C1.1、FeMn5.5C4.1向FeMn3.6C2.8、FeMn4.6C4、FeMn2.2C1.2转变。随温度的升高三元熔体中锰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大,氧化物中的锰进入三元熔体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添加剂用量变化时,三元熔体的组成由FeMn2.9Ci.5、FeMn4.6C4形式向FeMn2.9C1.2、FeMn4.0C3转变,添加剂促进熔体中锰相对含量的升高,其作用方式是提高渣-金间锰的分配比。工艺研究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450℃,还原时间30min,配碳系数1.0、渣相碱度2.0、添加剂加入量为渣系总量的5%时,反应产物经自然粉化后筛分可得到高碳锰铁产品,其成分含量为锰含量72%、铁含量17%、碳含量6.5%。本论文主要创新点有:(1)利用碳热还原的优势使锰矿在间接还原和直接还原作用下一步得到锰铁合金;(2)通过渣系设计使渣相在冷却过程中自然粉化实现渣金分离。(3)提出添加剂促进碳热法固相还原的技术方案并解释添加剂在还原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是符合当代发展趋势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与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基本素养.尽管新课程改革将数学的核心成就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在平时教学和教育目标上仍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魂之所在,其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构建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在如今西化思潮蔓延的背景下,各大高校应积极探寻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专业课程的途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方面的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中的基础,是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整个小
本文以包钢自产白云鄂博铁精矿为基础,采用微型红外烧结、矿相显微分析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烧结过程中主要烧结因素对白云鄂博矿烧结复合铁酸钙生成的影响,对
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言教学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是一个班级中学生语言艺术是否能发挥出来的关键,小学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实行,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在
本文主要对静态调强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子野分割方法、子野序列优化方法和自行开发的软件系统一子野序列生成系统。 首先,介绍了使用多叶准直器静态调强的原理,讨论了多叶准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在逐渐的提高.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数学教学部分选择按课本教学,但其教学效果非常不好,加上小学学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