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前期,艾青在诗歌创作方面,自觉地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的关系,并坚持一种开放的现实主义精神,杂糅各种创作手法,因而冲破了抗战诗创作的狭隘观念,丰富了抗战诗歌的美学内涵,因此,抗战前期艾青的诗歌代表了中国抗战诗的最高水平。就此时期艾青创作的诗歌来说,可分为三类:一、“土地”意象诗歌;二、“太阳”意象诗歌;三、山野景物诗。“土地”意象系列的诗关注的多是土地的忧郁、农民的悲哀和古老民族的灾难;“太阳”意象系列的诗多叙述历史总体趋向及民族的希望;山野景物诗看似恬淡,但藏有深刻的潜在关怀,体现了艾青的赤子情怀。虽然诗分为三类,但它们的基本意蕴是相通的,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的关爱。而他的抗战前期的诗歌理论也是极有影响的,它是艾青在总结前人的诗歌理论和结合自己的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的新的创造。他提出了诗是真、善、美的统一,并自觉地将美学引入诗歌创作领域,这对中国现代新诗理论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在此时期积极地参与了许多有关抗战的文学活动,对抗战文化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影响。因此,艾青在抗战前期的创作与活动具有极大研究价值。 本论文正是从抗战活动、诗歌创作及诗论建构三方面着手对诗人艾青进行研究,具体从以下四个重点进行论述: 1、对抗战前期艾青的活动进行整理和分析。 2、对抗战前期艾青的诗歌进行分类阐释。 3、对抗战前期艾青的诗论进行阐释。 4、研究此时期艾青的创作和活动的意义。 所以,本论文是在资料的整理和对诗歌、诗论进行阐释的基础上,着手探讨抗战前期艾青的诗学意义及其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地位和对“七月”派、“中国新诗”派诗人创作的影响。另外,笔者也试图通过对艾青在抗战前期的文学活动的研究,来探寻其重大意义,特别是对重庆陪都文化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