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可追溯体系能够溯源和跟踪所有食品信息,是减少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基于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可追溯体系在我国难以推行的主要原因。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可追溯体系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规范食品种植、养殖及加工流通企业的行为,减少甚至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重拾消费者信心,因此推进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实施迫在眉睫。本文提出基于食品供需网理念下构建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思路——结合食品供需网特点与可追溯体系要素,寻找食品供需网理念与可追溯体系的契合点,以食品供需网为平台构建可追溯体系。通过对食品供应链和食品供需网中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比较,并使用成本效益方法对食品供需网中企业是否投入构建食品可追溯体系时的企业利润进行分析。并且通过构建食品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Nash博弈均衡模型与食品供需网中企业的Pareto博弈均衡模型,分析两种情况下企业构建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投入水平。食品供需网理念突破了食品供应链的框架体系,以食品供需网为基础构建可追溯体系,有效解决了基于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中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基于食品供需网可追溯体系,食品供需网不仅可降低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可能性,而且参与企业可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同时提高企业构建可追溯体系的积极性。通过博弈模型分析,在食品供应链中,企业在政策、法规等强制约束下会对可追溯体系的构建有一定的投入,但投入水平较低;在食品供需网中,由Pareto均衡模型得出,企业对可追溯体系构建的投入高于Nash均衡水平。食品供需网使得可追溯风险大大降低,即使某一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也不致整个系统失去控制,相比供应链的链状结构,更具稳定性。食品供需网通过企业之间充分合作共同建立可追溯体系,根据食品供需网的整体利益决定对可追溯体系的投入水平,不仅避免企业投入重复构建可追溯体系的成本,而且使得企业投入最优水平;基于食品供需网可追溯体系还加快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企业可随时调整对可追溯体系的投入水平,增强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食品供需网使行业内的企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形成一体化的合作网络,大大降低可追溯体系构建成本,从而加速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在我国的实施。食品供需网理念为加速推进可追溯体系在中国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帮助中国企业处理好食品安全投入与经济利益的关系,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推动中国食品产业向国际先进水平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