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国家的稳定。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收入问题,而要提高农民收入就要改变农民收入状况,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只有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吸收现代技术的能力,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因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研究课题,第一部分回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程,第二部分从需求障碍、制度障碍、主体障碍、要素障碍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第三部分分析了国外化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的经验及启示,第四部分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对策。希望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探索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